补肾生血法对慢性再障造血干细胞表达整合素α_5β_1/VLA-5和α_Lβ_2/LFA-1水平影响的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的临床疗效,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α_5β_1/VLA-5和α_Lβ_2/LFA-1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揭示CAA发病机制及补肾中药治疗CAA的作用机理。
方法:本研究将入选的58例CAA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8例(脱落2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补髓生血颗粒,对照组给予康力龙,疗程3个月,疗前及2个疗程后采集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α_5β_1/VLA-5和α_Lβ_2/LFA-1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α_5β_1/VLA-5和α_Lβ_2/LFA-1受体表达水平。
结果:(1)试验组能够改善患者的一般状态;能够提高再障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增加骨髓中的有核细胞数。(2)CAA病人骨髓造血干祖细胞α_5β_1/VLA-5和α_Lβ_2/LFA-1表达呈低水平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二者表达较疗前明显提高,两组疗前疗后组内比较和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疗后骨髓单个核细胞α_5β_1/VLA-5和α_Lβ_2/LFA-1表达虽有明显提高,但仍低于正常组。(3)CAA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α_5β_1/VLA-5mRNA呈低水平表达,治疗后有所提高,与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α_Lβ_2/LFA-1 mRNA呈高水平表达,疗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疗后均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疗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肾虚是CAA发病的关键因素,补髓生血颗粒是治疗CAA的有效药物。CAA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减少,并存在黏附功能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可能通过调节骨髓造血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来改善CAA造血细胞与造血微环境的黏附功能状态,从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
|
|
|
1 |
吴桂艺;吕淑娟;秦晓红;;慢性再障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
2 |
李宗江,王素桂;补肾安血饮治疗慢性再障4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年02期 |
3 |
马月,陈志雄,吴顺杰;内外合治慢性再障的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7期 |
4 |
李丽萍,刘志明;慢性再障转变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
5 |
田宏俊;王好朗;;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6年05期 |
6 |
李银珠;黄红亮;;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再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7年S1期 |
7 |
徐亚文;高洪波;刘大同;;解毒生血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J];中医杂志;2011年04期 |
8 |
阎影;汪月增;刘海川;蔡醒华;;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再障中的分布特点——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J];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
9 |
王兴武;慢性再障血型变异1例[J];实用医学杂志;1990年06期 |
10 |
杨崇礼;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经验教训[J];实用内科杂志;1991年03期 |
11 |
曲佳丽,孙伟正,孙劲晖;慢性再障(虚劳血虚)患者骨髓造血和免疫有关指标的检测及其意义[J];中医药学报;1995年02期 |
12 |
张芬琴;慢性再障实验室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1996年04期 |
13 |
林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43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1998年05期 |
14 |
张祥东;杨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3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年05期 |
15 |
梁锦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0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1982年04期 |
16 |
邹小立,林伟,陈树英,黄梓伦;71例慢性再障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1994年07期 |
17 |
赵为;;慢性再障三例治验[J];新疆中医药;1989年01期 |
18 |
朱崇艾,庄虔立,潘祥林;慢性再障继发血色病1例[J];山东医药;1992年11期 |
19 |
李庆升,王向英,徐树楠;补肾生髓法治疗慢性再障刍议[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3年04期 |
20 |
杨薇;杨华升;常丽;;浅谈清热解毒法在慢性再障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6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