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生物学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染色体常规压片等技术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L.)种子生物学、发育形态学、人工繁殖、染色体数目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瑞香狼毒的种子在自然状态下多数要经过休眠才能萌发,种皮对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4℃湿沙及赤霉素处理后种子萌发率会显著提高。自然储藏1个半月的种子,经4℃湿沙埋藏1个月,赤霉素处理24 h,萌发率可达到62.0%。
2.瑞香狼毒的幼苗及成株的茎横切面呈圆形,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3部分,有限的次生生长,外韧维管束。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组织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气孔为无规则型。初生主根由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组成,外韧维管束,二原型中柱,能进行次生生长,同型射线,螺纹、网纹导管。
3.瑞香狼毒的生长季短,但根的年生长量大。采用室内繁殖移栽方式和种子直播繁殖方式,小批量的获得瑞香狼毒植株。
4.瑞香狼毒的花药为四分孢子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通常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近球形或球形;胚珠直立,两层珠被,厚珠心;常为一个孢原细胞,其中一个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单孢子、蓼型胚囊。
5.瑞香狼毒染色体的条数是18条,与洪德元在《植物细胞分类学》中介绍的瑞香科(Thymelaeaceae)染色体基数X=9符合。
6.瑞香狼毒茎、根水提取液抑制白菜种子的萌发、胚根的生长,有异株克生作用;加入50 ml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液时,黄粉虫的化蛹率和死亡率均最高;加入5 ml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液时,果蝇20 d的校正死亡率为58.62%,当为20 m1时,果蝇8d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00%。
本研究较详细地报道了瑞香狼毒的形态学(营养体,生殖体,染色体数目)、繁殖栽培学、生物杀虫活性,为瑞香狼毒这一传统中药和植物源杀虫剂的利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为这一植物的栽培和遗传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567.239
|
|
|
|
1 |
薛小平;王茂胜;陈懿;潘文杰;李继新;;瑞香狼毒提取液防治烟草黄瓜花叶病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
2 |
张国洲,王亚维,徐汉虹;瑞香狼毒防治菜粉蝶盆栽试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3 |
温哲屹;师光禄;苏学友;吴静;王有年;;瑞香狼毒提取物对病原菌及桃酶的生物活性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4 |
李宁,邱丹,刚存武;三种植物源农药对温室白粉虱生物活性的测定[J];长江蔬菜;2004年04期 |
5 |
张兰,丛建华,韦昌雷;大兴安岭有毒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4年04期 |
6 |
姜佩瑛;;草地有毒有害植物[J];中国草原与牧草;1984年04期 |
7 |
曹成有;富瑶;王文星;高菲菲;;瑞香狼毒根提取液对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8 |
周乐,元超,秦宝福,苗芳,刘拉平;瑞香狼毒根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Ⅱ)[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12期 |
9 |
田尚衣,魏春雁,周道玮,冯娜,潘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瑞香狼毒根、茎、叶、花中7,8-二羟基香豆素的含量[J];分析化学;2004年12期 |
10 |
段晓明;李宁;魏薇;杨春江;;狼毒烟雾剂在保护地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
|
|
|
|
|
1 |
张国洲,徐汉虹,吴振廷;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的拒食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4期 |
2 |
操海群,岳永德,花日茂,汤锋;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3 |
张国洲,王亚维,徐汉虹,吴恭谦,赵善欢;瑞香狼毒杀虫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4 |
张国洲,王亚维,徐汉虹;瑞香狼毒防治菜粉蝶幼虫田间小区试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5 |
张国洲,王亚维,徐汉虹;瑞香狼毒防治菜粉蝶盆栽试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6 |
孙瑜,陈敏诲,肖红,刘汉燕,陈晓,曾毅,伊藤洋平;黄芫花及桐油提取物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诱癌的促进作用[J];病毒学报;1987年02期 |
7 |
胡垠玲,曾毅;几种药用植物提取液对腺病毒转化正常鼠胚细胞的促进作用[J];病毒学报;1990年03期 |
8 |
郑建靖,石森林;瑞香素的药理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9 |
李征;狼毒治疗晚期恶性肿瘤170例小结[J];北京中医;1985年06期 |
10 |
徐本美,白原生,梁飞凤,孙洁,刘宝莲,王海平;蓝花棘豆硬实种子特性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5年04期 |
|
|
|
|
|
1 |
郭东艳,杨顺义,张新虎,沈慧敏;瑞香狼毒根中抑菌成分的初步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2 |
元超,周乐,吴联,王永学,毛鹏;瑞香狼毒根的毒鱼活性成分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4年02期 |
3 |
肖波,周俗,张可君,刘倩,李文娟,龚晓霞,赵纯光,侯太平;瑞香狼毒中杀灭菜青虫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4 |
张国洲,王亚维,赵善欢;瑞香狼毒提取物对亚洲玉米螟的生物活性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5 |
潘为高,高平,刘燕萍,罗彭,黄继华,李奕,刘世贵;瑞香狼毒各组分杀螨活性及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6 |
张国洲,徐汉虹,赵善欢,孙洪发,纪兰菊;青藏高原18种植物的杀虫活性筛选[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7 |
唐川江,侯太平,陈放;瑞香狼毒防治仓储害虫活性物质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年03期 |
8 |
何永梅;;植物源杀虫剂——瑞香狼毒素[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7期 |
9 |
张国洲,王亚维,徐汉虹,吴恭谦,赵善欢;瑞香狼毒杀虫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0 |
张国洲,王亚维,徐汉虹,赵善欢;瑞香狼毒提取物对昆虫的生物活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
|
|
|
|
1 |
侯太平;周俗;王雅明;廖振惠;刘世贵;侯若彤;赵纯光;;瑞香狼毒中杀蚜成分研究[A];我国2003年草原病虫鼠害发生与防治情况以及2004年发生趋势预测与防治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2 |
陈道峰;杨国红;;瑞香狼毒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3 |
燕志强;杨甲月;徐蕊;秦波;;瑞香狼毒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毒性研究[A];2010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及其调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4 |
温哲屹;杜艳丽;苏学友;吴静;王海香;申照静;师光禄;王有年;;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5 |
乔立瑞;杨林;邹建华;戴均贵;;瑞香狼毒细胞培养物的化学成分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
6 |
潘为高;刘世贵;高平;;瑞香狼毒杀螨活性物质的研究[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7 |
郭晏华;胡爽;;瑞香狼毒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研究[A];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
8 |
卜春亚;王有年;龚艺文;师光禄;;瑞香狼毒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
9 |
金洪;陈琳;鲁韬;张晋荣;陈波;陶科;侯太平;;二苯酮类天然农药分子结构优化及杀蚜活性研究[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10 |
杨国栋;付明哲;王秋芳;颜水泉;宋晓平;华彩丽;杨向颖;程飞;;瑞香狼毒茎叶糖类成分的定性分析和含量测定[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