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氧化酶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摘要】:胆固醇氧化酶(ECI.1.3.6)能够氧化胆固醇生成胆甾-4-烯-3-酮,在胆固醇降解的第一步起关键作用。胆固醇氧化酶在食品加工、医疗检测、生物抗虫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针对目前胆固醇氧化酶酶活性低、异源表达效果差和应用潜力巨大的现实,本研究的重点集中于筛选具有高胆固醇氧化酶活性的产生菌。
本实验从全国各地采集来的土壤样品51份,通过克隆显色法初步筛选和胆固醇氧化酶活性测定复筛,共获得108株胆固醇氧化酶阳性菌株,进而根据胆固醇氧化酶活性、表型特征等从中选择50株菌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利用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这50株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短小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Vogesella属,类芽孢杆菌属(Psenibacillus)和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dides)。其中菌株D48~T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与Arthrobacter oryzae NBRC102055~T,Arthrobacter humicola NBRC102056~T,Arthrobacter alkaliphilus CCTCC AB206013~T,Arthrobacter niigatensis CCTCCAB206012~T和Arthrobacter defluvii DSM18782~T的同源性分别为97.74%,97.39%,97.39%,97.00%和96.99%;D94-1~T属于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与Nocardioidessalarius DSM18239~T, Nocardioides marinisabuli DSM18965~T, Nocardioides basaltis DSM22259T和Nocardioides dokdonensis KCTC19309~T的同源性分别为98.54%,98.30%,98.10%和97.76%;D75~T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与Paenibacillus glycanilyticusNBRC16618~T, Paenibacillus xinjiangensis DSM16970T和Paenibacillus castanea DSM19417T同源性分别为99.25%,97.54%和97.21%,此三株菌可能为各属内的新种。
对上述菌株进一步进行表型、生理生化、DNA-DNA杂交、细胞壁肽聚糖成分、细胞壁醌型以及细胞脂肪酸成分分析等,证明菌株D48~T为节杆菌属(Arthroacter)的一个新种,命名为Arthrobacter cupressi sp. nov.;菌株D94-1~T为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的一个新种,命名为Nocardioides lianchengensis sp. nov.;D75~T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的一个新种,命名为Paenibacillus catalpa sp. nov.。
因此,本研究不仅丰富了胆固醇氧化酶产生菌的资源,还为胆固醇氧化酶的深入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
|
|
1 |
季文明,陈毅力,张和春,王武;比色法测定胆固醇氧化酶酶活[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2 |
赵芳;;胆固醇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江西食品工业;2008年02期 |
3 |
王龙刚,梁爽,杨海麟,汪建军,王武;从乳化体系中分离纯化短杆菌产胆固醇氧化酶[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4年04期 |
4 |
徐月美;;由Str.globisporus C-412菌种产生的胆固醇氧化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1年06期 |
5 |
姜慧君,康湛莹;胆固醇氧化酶等的固定化酶制备及在微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年04期 |
6 |
张锐;许晓燕;孟尧;卢戌;武翠玲;姚明明;孟延发;;短杆菌属产胆固醇氧化酶的发酵条件优化[J];中国酿造;2006年06期 |
7 |
赵芳;;一株胆固醇氧化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和鉴定[J];食品工程;2008年02期 |
8 |
赵芳;梁海秋;杨辉;王发合;周河治;;高活性胆固醇氧化酶产生菌出发菌株的筛选[J];现代食品科技;2006年02期 |
9 |
马熟军,王素英;胆固醇氧化酶法脱除食品中胆固醇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
10 |
罗颖华,郑东升,张荣坤,汪瑾;聚吡咯电化学固定化胆固醇氧化酶电极的电流响应及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10期 |
11 |
韩振芳,陈亮,王武;胆固醇氧化酶发酵研究[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2 |
蔡丹;张娜娜;刘景圣;;胆固醇氧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食品科学;2010年09期 |
13 |
刘文全;王宇;赵牧;李勇;任一兵;程君;冯涛;郑晓芳;杜佳;王莉莉;张雪勤;;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14 |
李闯;孙艳;张玲;杨海麟;王武;;乳糖诱导重组大肠杆菌表达胆固醇氧化酶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
15 |
孙艳;杨海麟;王武;;建立高通量筛选耐热胆固醇氧化酶的方法[J];化工进展;2011年03期 |
16 |
张馨予;侯红漫;;一株产胆固醇氧化酶酵母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6期 |
17 |
吕陈峰,陈毅力,王龙刚,杨胜利,王武;利用胆固醇氧化酶转化胆固醇制备胆甾-4-烯-3-酮[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18 |
吕陈峰,王龙刚,杨胜利,王武;胆固醇氧化酶转化蛋黄胆固醇工艺的优化[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
19 |
周小楠;董群;;高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的诱变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
20 |
王发合;杨辉;朱萍;梁海秋;周河治;;胆固醇氧化酶高产菌类芽胞杆菌的诱变选育[J];现代食品科技;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