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政府政策与印度国家身份的矛盾
【摘要】:为了弥补以往理论观点在印度核政策与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不足,本文采用建构主义国家身份理论对这两大问题做了重新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印度的核政策是随着印度国家身份的变化而变化的,并最终确立了核国家身份;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建构了一对互相排斥的国家身份,而印度确立的文明大国身份加剧了这种对立。
印度希望以核国家的身份加入核大国俱乐部,与国际社会互动,将印度与其他无核国家区别开来,印度与核俱乐部的其他成员共同维护全球安全。而建构印度的文明大国身份,既可以将印度与其他中小国家区分开来,也可以将印度与其他文明大国区别开来,印度将以独特的印度文明身份参与世界事务。
印度所建构并坚持的上述国家身份诉求决定了印度的国家利益,并进而决定了印度的对外政策行为:继续拒绝歧视性的国际核扩散机制,除非该机制承认并接纳印度的核国家身份;在南亚区域以及与印度有关的国际事务上,印度的政策与地位必须得到尊重。不论是核国家身份还是文明大国身份,都是印度对自我身份的认知,这些身份最终成形还要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和认同。因而,其他国家采取何种态度,认同、冷淡还是排斥,就对印度的国家身份有着重要影响。美国作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主导国,冷战后时代唯一的霸权国,它对印度的这些身份认知的态度就更具有意义。
然而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其所采取的加强反核扩散机制政策与干预克什米尔、支持巴基斯坦的政策,是对上述印度核国家与文明大国身份的不认同。不管是在核扩散问题上直接否认、漠视印度的有核国家身份诉求,还是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通过干预和支持巴基斯坦而间接否认印度的文明大国诉求。这种冲突本质上是美国在与印度的互动中,对印度新构建的国家身份的否定。因此美国政策不可避免与印度的期待出现偏差,导致两国关系出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