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收支、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
【摘要】:本文基于地方政府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率相关关系的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收支与地方性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由于我国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债券融资,本文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运用1995-2008年间的省级数据进行动态面板分析。计量结果证实滞后期通货膨胀率与本期通货膨胀率显著正相关;地方政府收入与通货膨胀率显著负相关;地方政府支出与通货膨胀率显著正相关。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受中央政策的影响,本文引入代表预算软约束程度的地区国有化程度以及财政分权等政策性变量,进一步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国有化程度越高,即出现预算软约束的可能性越大,通货膨胀率越高;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减少对低效率的国有经济部门的补贴或援助,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财政分权通过影响地方政府收支以及地方政府支出偏好等方面用于通货膨胀的机制。
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为了使经济在长期内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应该谨慎合理的制定收入和支出计划,而且地方政府支出偏好应该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为努力增加公共品供给。这样,在公共品供给充足、各种保障制度与各项福利健全的情况下,居民将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经济增长由固定投资拉动向居民消费拉动转变。同时,居民增加消费会使储蓄减少,从而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12.7;F822.5;F224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12.7;F822.5;F224
【参考文献】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
|||||||||||||||||||||
|
【二级参考文献】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