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分子取向和分子光致异构效率调控
【摘要】:纳米光子学研究纳米材料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一门新兴学科。在纳米光子学中,金属纳米材料是最受研究关注的材料,利用金属纳米材料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突破传统光学衍射极限,可以实现微电子与光子在同一芯片上的集成。此外,金属纳米材料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可以增强荧光分子辐射效率,控制纳米颗粒取向和转动,是改变物质物理光学性质的理想选择。本博士论文围绕金纳米颗粒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对偶氮分子光致异构量子效率的影响和对定向液晶盒中液晶分子光致取向增强效应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
1.首次测量得到偶氮分子顺式异构体(cis)的二阶光学超极化率数值,将cis分子对偶氮薄膜光学非线性系数的贡献考虑在内,完善了光泵浦下偶氮染料三阶光学非线性系数的理论模型。实验上测量了偶氮薄膜三次谐波信号与泵浦光强的关系,利用推导的理论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最终推出cis分子的二阶光学超极化率数值为5.6×10-33esu。
2.利用金纳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带来的局域场增强和能量转移成功调控偶氮染料分子的光致异构量子效率。可将该量子效率增大一倍,或显著降低。通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荧光淬灭实验,证实了量子效率的提高或降低取决于金纳米颗粒局域场增强效应和能量共振转移作用的竞争。通过在金纳米颗粒薄膜和偶氮染料分子薄膜之间加入不同厚度的隔离层,实现量子效率的精确调控。
3.发现经金纳米颗粒修饰的液晶盒定向层受到与局域等离激元共振的激光辐照时,会有效降低液晶的锚定能。利用这一新的效应,观察到对应液晶分子转动的光学Freedericksz相变阈值下降1-2个量级。该效应也使液晶分子响应的动力学过程发生改变,缩短了液晶盒的光响应时间。
|
|
|
|
1 |
洪明苑;纳米材料科学攀登计划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和延续初评[J];物理;1997年04期 |
2 |
;英科学家制造出纳米电路[J];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01年02期 |
3 |
边疆;美国NSF《纳米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影响》之要点[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1年09期 |
4 |
尚辉;美研制出最小的纳米激光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1年09期 |
5 |
丘慧慧;闻“香”识纳米——深圳尊业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军辉访谈录[J];深圳特区科技;2001年01期 |
6 |
孙京红;纳米电子器件的应用发展[J];河南科技;2002年13期 |
7 |
冯立文;细菌伴护蛋白用于折叠半导体纳米颗粒[J];中国兽医学报;2003年04期 |
8 |
陈敬中;纳米科技的发展与纳米矿物学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1994年02期 |
9 |
吴柏枚,杨东升,阮可青,盛松,冯宇,曹烈兆,秦晓英;纳米NiAl合金的输运性质与电子局域化[J];低温物理学报;1997年06期 |
10 |
蒋巨涛,胡晓东,聂瑞娟,刘乐原,马平,蔡晓磊,谢飞翔,戴远东,王守证,王世光;YBa_2Cu_3O_7纳米桥rf SQUID[J];低温物理学报;1998年03期 |
11 |
金辉;中国纳米功能材料研究取得重大成果[J];高技术通讯;1999年10期 |
12 |
梁秀梅;纳米技术和纳米生物学[J];生物学杂志;1999年03期 |
13 |
于飞;迎接纳米科技新时代 ——海尔集团在纳米技术方面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0年12期 |
14 |
马丽娜;创新展台 纳米专利技术集锦(1)[J];河南科技;2001年10期 |
15 |
侯国清;纳米机器[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1年12期 |
16 |
蔡宁,李钢,高珊;纳米技术生命周期及其政策支持重点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年02期 |
17 |
刘永龙;加拿大力争跻身世界纳米技术强国行列[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年03期 |
18 |
;石化·纺织[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3年01期 |
19 |
刘永龙;加拿大力争跻身世界纳米技术强国行列[J];科技广场;2003年01期 |
20 |
李江涛
,周襄楠;我国纳米人工骨进入临床使用阶段[J];首都医药;2003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