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选》状态形容词研究
【摘要】:元曲状态形容词研究是近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承上可以更好地理解状态形容词的发展演变,启下可以更好地解释现代汉语中状态形容词的来源及其新发展。
和唐代的诗、宋代的词一样,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在元曲中,状态形容词处于空前的繁荣时期,一方面表现为数量较前有了明显的增多,另一方面表现为大量新兴格式的出现。本文选取《元曲选》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共有杂剧百篇,多层次、高水平地反映出整个元曲的状况。通过对《元曲选》状态形容词的研究,可以发现元曲在形容词使用方面的独特之处。
随着状态形容词的日益发展,在元曲中,其与性质形容词的差异愈发明显,并成为相当重要的一大类。本文从结构、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状态形容词进行了分析,从而归纳出它们区别于性质形容词的特点。
本文率先从第四个平面“语音平面”对状态形容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元曲“内在的音乐性”来自于汉字的“声”“韵”“调”,而三者的搭配方式,与情感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不同的曲牌(外在的音乐)在表达主观情感方面也各有特色。元曲的成功之处在于“外在的音乐”与“内在的音乐”的完美统一。而研究的结果对于声乐学、对于戏曲的演唱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了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从语音、语法和语用等方面对状态形容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由此我们的结论更多的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避免了传统的定性分析的缺点,使本文的观点更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采用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联系元散曲、小令、《金瓶梅》、《水浒传》等元明时期的语料进行了共时的分析,使我们能够全面地了解当时语言的使用情况;而上溯甲骨文,下及现代汉语普通话及方言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状态形容词的起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