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理论中的“法”范畴
【摘要】:“法”是中国诗学乃至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重要范畴。由于范畴研究的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法”并没有被研究者当成范畴看待,其作为一个范畴的理论内涵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力图挖掘“法”范畴的理论内涵,勾勒其发展的轨迹以及确立其在中国诗学体系中的地位。
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章考察文化哲学范畴的“法”向诗学范畴“法”汇通、演变的过程,意在追溯“法”的哲学根源,为“法”的特定内涵寻找依据。通过考察,本章认为,“法”由“礼”而来,具有“礼”的某些特性。第二章则对出现在批评文本中诸多的“法”进行内涵的界定,将“法”分为文心之法、文体之法、技巧之法。第三章结合诗学的发展历史,阐论诗法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并在诗法的发展中勾勒“法”范畴的发展进程。本章认为,杜甫建构了一个初步的诗法理论体系,“法”范畴在宋代得到了最终的确立,由于细密诗法的极至发展,王夫之、叶燮对“法”进行了消解。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对“法”范畴从形式价值和主体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的分析,意图从中揭示诗学批评和创作的内在规律以及本民族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对它的影响。文章的最后对“法”范畴在中国诗学体系的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法”是一个重要的艺法类范畴。
|
|
|
|
1 |
徐善华;;姚鼐诗法思想管窥[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2 |
窦敏垠;;浅谈接地的几种形式[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3 |
陈燕玲;;泉州方言重叠式的构成形式(未完稿)[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4 |
李德恒;刘秀花;;发挥气象科普优势 丰富气象科普手段[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
5 |
王保真;王斌;喻传顺;张义华;姚水才;吕学燕;李安明;左汉宾;Research Croup for Optimization Allocation Health Resources of Enterprise;;分离国有企业医院的实质与形式探讨[A];全国职工医院产权制度改革院长论坛论文汇编[C];2002年 |
6 |
李宗衡;邹忆怀;;关于临床教学查房形式和内容的初步探讨[A];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7 |
严文武;金德钢;杨成刚;;河道生态护岸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
8 |
杨英鸽;周在美;;人民胜利渠灌区井渠结合现状及评价[A];科技创新与现代水利——2007年水利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9 |
凌良梅;陆建山;季瑞元;;南通菊花盆景[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2002年 |
10 |
秦雄伟;郭长忠;;开展专题学术交流 推动学科和学会的发展[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