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新闻平衡报道
【摘要】:
平衡报道是一种报道理念和原则,也是一种报道方式和手法,更是一种报道理想和目标。平衡报道存在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度、每一类媒体中,若将它置于中国社会转型、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三重同时并存的背景下,就具有了特别的意味和特别的意义。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由于“社会断裂”引发了系列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必然投射到新闻报道中,于是在报道内容方面出现了软硬新闻的失衡、报道题材的失衡以及报道正文与标题的失衡;在报道对象方面出现了区域报道的失衡、阶层报道的失衡和性别报道的失衡;在报道倾向方面出现了喜忧报道态度的失衡和偏向强弱报道主角的失衡;在报道角色方面出现了媒体越位、错位和缺位的失衡。
议程设置通过“传者把关”深刻影响着平衡报道的实现,这在国际传播中最为突出,美国对“3.14西藏打砸烧抢事件”报道即是如此,这充分体现了美国一贯坚持的“政治偏见”。此外,经济利益的外部诱惑和文化差异也会引起报道的失衡,这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失衡报道的客观性和平衡报道的相对性。
媒体要实现平衡报道的理想,既要借鉴“精确新闻报道”这样的理论操作,也要参考半岛电视台和《每周质量报告》这样现成的经典案例,同时还要牢记内容真实、中立立场、中性操作和艺术表达等主要实现途径。
平衡报道不仅是媒体自身的内在需求,而且也是和谐社会外在的深切呼唤,更是完成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战略。新闻传媒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传媒兴则社会兴,传媒衰则社会衰,传媒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