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运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
根据国际劳动组织1948年《就业服务公约》,人们在失业时有权从政府获得帮助。各国应建立一个公共的、无偿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这一体系应包括连接各地的公益性就业服务机构。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的目标是提高工作匹配的速度和质量,服务对象主要是失业者、不完全就业者和用人单位。从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的职能上看,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提供的核心服务是人职匹配。同时,为了提升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些国家的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还承担就业能力和劳动技能评估、职业培训、提供劳动力市场信息、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等。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失业问题还很突出。我国的隐性失业比重远高于政府公布的失业率。也就是说,在劳动力年龄内失业人口中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求职者来说,高效的就业途径对于减少就业成本,提高人职匹配的效率,降低摩擦性失业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的历史进行系统梳理,了解认识我国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的职能演变,通过数据支持、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等方法,对比国外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对我国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的起源和发展、职能、结构体系、队伍建设等,尝试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希冀通过拙文能够认识我国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借此为公益性劳动中介提供一些积极的建设性建议。
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的沿革;第二部分介绍发达国家西方国家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的职能以及运作模式;第三部分分析我国公益性劳动中介组织运作的现状和问题;第四部分提出完善我国公益性劳动中介服务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