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的校正与集成电路实现方法研究
【摘要】:
高性能模数转换器(ADC)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仪表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学术界与工业界长期的研究,各种结构的ADC都日趋成熟,从速度和精度两方面不断逼近已有实现条件下的性能极限。
在此背景下,多通道ADC并行的时间交织结构成为突破单一结构ADC速度瓶颈的一个必然方向。然而,通道之间存在的失调、增益和带宽的失配,以及采样时刻的偏差,严重制约着多通道时间交织ADC的精度。特别是对于采样时刻偏差,已有的各种校正方法或者无法真正提高性能,或者不能扩展到更多通道,或者只能针对一定条件(低频有限带宽或单频正弦)的输入信号情况。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MS-FIR自适应滤波及内插的时间交织ADC数字后台校正方法,可以同时校正子通道间的采样时刻偏差以及增益和带宽失配,消除这些非理想因素对ADC整体性能的制约。通过参考通道采样内插值与待校正子通道ADC采样值的相关运算结果,可以获得正确的待校正子通道ADC采样期望值,进而得到准确的校正结果。通过自适应地控制LMS的迭代更新,使得这一时间交织ADC校正方法可以应用在所有情况下,而避免可能的误收敛。
相对已有校正方法,本方法的有效输入信号范围涵盖并拓展了其他各种方法的输入条件,并可扩展到任意通道数的时间交织ADC系统,具有适应范围更广,扩展能力更强的优点。
为了验证此校正方法的有效性,本论文采用0.18-μm CMOS集成电路工艺,实现了一款14-Bit,200-MSps的2通道时间交织ADC芯片。在集成电路实现中,采用高性能采样开关以及高精度时钟网络来优化速度,采用随机噪声后台注入方法来优化精度。流片后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后台校正方法完全消除了子通道ADC间的非理想因素,芯片的有效位数(ENOB)提高了2 Bit以上,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提高了30 dB左右,分别达到11.3 Bit和88.9 dBc。
|
|
|
|
1 |
Byung-Moo Min;Dong-Myung Choi;;高级动态性能模数转换器[J];电子产品世界;2007年09期 |
2 |
李素芬,李刚,孙景发;新型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的接口技术[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3年03期 |
3 |
孙刚;;LVDS在高速模数转换器中的应用[J];硅谷;2011年07期 |
4 |
吴世德,徐刚,徐强;AD7731在基于PLC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J];中国仪器仪表;2005年07期 |
5 |
潘银松,袁祥辉,林聚承,孟丽娅,黄友恕;CMOS数字图像传感器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
6 |
张卫杰;侯孝民;;高速大容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5年04期 |
7 |
麦毅强,陈义平,谢璘,郭新伟;TMS320VC5402与模数转换器AD1674的接口设计[J];应用科技;2005年07期 |
8 |
赵振世;校验快速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自动测试方法[J];电测与仪表;1980年06期 |
9 |
朱福清;;多光谱扫描仪用高速模数转换器的设计考虑[J];红外与激光工程;1982年01期 |
10 |
邓永孝;进口12位模数转换器AD_(572)SD失效分析案例[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1996年04期 |
11 |
张亮,孟庆昌,华正权,高光天;Σ-△模数转换器原理及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1996年06期 |
12 |
郑建国,李从新;基于模数转换器的铂电阻非线性校正[J];计量技术;1997年03期 |
13 |
李东进;数字式霍尔集成厚度传感器的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4 |
;转换器[J];电子科技文摘;2002年08期 |
15 |
袁修鹏,薛虹,方光荣;基于DSP新型图形发生器模数转换器的设计[J];微细加工技术;2004年02期 |
16 |
张彦兵,刘永前,陈树礼;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5年03期 |
17 |
;TI的14位170 MSPS ADC针对宽带信号处理应用[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5年11期 |
18 |
姜申飞;戴庆元;朱红卫;陈美娜;王冬辉;;0.25μm CMOS工艺10位100MHz流水线型ADC设计[J];半导体技术;2006年11期 |
19 |
焦建;;89系列单片机与串行A/D模数转换器的连接PROG-100编程器的应用(用PROG-100编写的串行A/D模数转换程序)[J];电子制作;2006年01期 |
20 |
房国志;迟豪杰;陈宝远;;MSC1210在动态称重系统中的应用[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