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条带纳米电子器件输运性质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第一性原理计算输运问题的算法细节和对石墨烯条带纳米电子器件的模拟结果。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是非平衡态格林函数与密度泛函(NEGF-DFT)。文章主要分为如下几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石墨纳米电子器件的学术与应用背景。其中将总结和阐述石墨的最新理论与实验上的进展,以及人们在该领域关心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困难。第二章给出使用NEGF-DFT方法的公式和算法细节,其中包括开放体系广义哈密顿矩阵的定义、基于广义哈密顿矩阵的推迟格林函数矩阵定义、Landauer-Butiker电流公式、以及能量空间态密度(DOS)和局域态密度(LDOS)的计算方法。计算中使用的围道积分算法和自恰循环流程也将在这一章给出。最后,以宽度为4的石墨烯条带作为例子,锯齿型边界的石墨烯条带的输运计算结果将在第三章中给出。在这一章中,讨论将集中在由外电场导致的最高占据态(HOMO)和最低未占据态(LUMO)轨道的重新分布,即纳米尺度上的电极化效应——该效应是调制石墨烯结电子输运性质的一个可能的机制。在本文中,我们将集中讨论石墨烯条带的散射区分子结构对其外电场响应的影响。这种由电极化效应引起的开关效应非常敏感,其Ⅰ-Ⅴ性质的开关比例非常可观。这就使石墨烯条带成为一种非常可能的未来纳米电子器件的备选材料。另外,通过对深能级的高精度计算,本文对NEGF-DFT计算石墨烯条带常见的透射谱的“坏点”给出了解释。本文的计算表明,在许多研究结果中广泛出现的“坏点”并不是由计算误差导致的:这些“坏点”与导线的能带结构密切相关。
|
|
|
|
1 |
陈岩;纳米电子技术——21世纪的电子热点[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2 |
朱春玲,刘允萍,黄文浩,陈祖耀;DNA模板纳米粒子自组装及其在纳米电子器件中的可能应用[J];物理;2003年08期 |
3 |
彭练矛,陈清,梁学磊,车仁超,夏洋,薛增泉,吴全德;碳纳米管室温单电子器件的构建和特性测量[J];物理;2002年12期 |
4 |
裴立宅;赵海生;;锗纳米线的制备与生长机理[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7年03期 |
5 |
唐黎标;;纳米技术的应用[J];科学24小时;2008年11期 |
6 |
尚文;;纳米技术新发展[J];人民公安;2007年16期 |
7 |
黄德欢;;纳米电子技术和纳米电子器件的展望[J];程序员;2001年01期 |
8 |
;基于AFM加工技术的自组装有序纳米微结构形成机理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22期 |
9 |
李勇;李保柱;胡永乐;焦玉卫;丁伟;;水平井分段生产试井模型求解新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0 |
张广明;张延松;吴敏;钱坤明;丁昂;;电流退火对钴基、铁基非晶软磁合金条带有效磁导率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2期 |
11 |
;实用新型专利[J];中国皮革;2006年02期 |
12 |
;纳米技术与纳米电子器件[J];电子科技文摘;2006年05期 |
13 |
白春礼;;纳米科技的前景和对策[J];中外科技信息;2001年02期 |
14 |
马全宝;张正富;杨显万;徐明丽;杨勇彪;陈庆华;;多孔阳极氧化铝薄膜的应用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01期 |
15 |
王守绪;何为;孙睿;;图形化技术在纳米器件制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09期 |
16 |
乔峰;朱海涛;;石墨烯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最新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10期 |
17 |
王强;;纳米电子学与纳米电子器件[J];纳米科技;2010年03期 |
18 |
李镔;;用等效表面极化电荷层消除格林函数的不连续性[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19 |
皮伟,梁颖,冯世平;二维反铁磁Kagomé啨晶格系统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20 |
王域辉,廖淑华;有侵入带井眼的电势Green函数精确解[J];石油天然气学报;198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