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实用翻译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秉承“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高职教育渐渐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然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仍未有很大起色,特别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这部分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绝大多数,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可能要解决与翻译有关的工作任务。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毕业生缺乏英语应用能力,翻译时往往曲解或误解了文献资料的原意,这不仅影响了交际,给所在公司造成了业务损失,而且在各种交往中也有损于公司形象。因而,我们要重新认识和估价翻译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抓好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同时,切实有效地搞好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从而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际应用型人才。
实用翻译(或称应用翻译)指的是对实用性文本的翻译,几乎包括除文学翻译以外的所有作品,它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注重信息传递效果。应用翻译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原则——“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同时符合高职学生毕业后可能面临的翻译任务要求,因而适于作为高职翻译教学的选材。
高职学生学习应用翻译的目标主要在于,首先通过习得翻译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后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程度的翻译应用型资料的能力,并学会处理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翻译任务,成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高职翻译教学的特点在于,1)高职学生自身英语语言基础相对较弱,这里的语言基础包括词汇量,语法结构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英语的态度、方法等方面。而要顺利开展翻译教学,语言基础的巩固和提高必不可少。2)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并不很高。招收高职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通常并不要求高职生能够以专业译者的水平翻译出文献材料,只是在处理某项工作,如中小企业文秘岗位在处理对外贸易时对所需资料的应急翻译;或是技术岗位人员对外方的技术资料能简单翻译即可,是一种初级“工具翻译”。3)高职院校的特色是“在做中学”,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流程向学生展示并传授某种技能,因而应用翻译的教法必须有所突破,不能简单地通过做翻译练习句来实现。
本论文从上述高职教学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一份分两阶段进行的应用翻译教学模式,尝试为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提供系统、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及目标范围后,本文第二章梳理了应用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方法的主要流派:“三段式”和“任务型”教学法。第三章回顾了高职英语教学、特别是翻译部分的指导纲领和高职翻译教学的相关研究文献,并根据高职学生特点、高职教育特点以及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提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应用翻译教学模式。第四章是上述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测验、师生访谈、调查问卷等进一步评估教学效果。第五章总结本研究中教学模式的效果,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改进高职应用翻译教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