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水雾特性及其在狭长空间降温效果的研究
【摘要】:液体雾化是能源动力、航空航天、化工、农业以及环境工程等许多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雾化液体的喷嘴中,压力式喷嘴具有结构简单、雾化性能好、能耗低等诸多优点,在工程上被广泛地应用。在产生大量热量的狭长空间,用细水雾辅助降温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有关细水雾降温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此本文针对细水雾的特性及其在狭长空间的降温效果进行了如下研究。
建立了液滴蒸发的数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分析了液滴在空气中的蒸发寿命。通过实例求解得到了液滴蒸发时非稳态阶段所需的时间、液滴的温度及直径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应用有效薄膜理论,对细水雾降温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几种常用的压力式喷嘴的流量特性及雾化特性,分析了影响喷嘴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喷嘴特性主要受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的影响。首次拟合出了所研究喷嘴的流量关联式及雾化粒子直径的经验公式,并得到了它们的流量系数。研究了某种螺旋型喷嘴雾化粒子的直径随喷雾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该种喷嘴的临界雾化压力值。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通风量、进风温度、热源强度及喷雾量的变化对狭长空间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的结果比较吻合,证明了模拟计算的准确性。模拟计算的结果显示,喷水温度对降温效果的影响甚微,可不予考虑。根据模拟计算的结果,拟合了狭长空间温度分布的经验公式。
对含雾气流沿无液膜覆盖的干平板湍流边界层的传热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模拟的结果均显示:在单相气流中喷加细水雾对壁面的冷却作用明显增强。
最后,关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U83
|
|
|
|
1 |
杨立军,王维,胡泽保,张振鹏;两相流乳化型细水雾喷嘴雾化特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2 |
梁雪萍,郭志辉,徐行,顾善建;气泡雾化喷嘴水平喷射的雾化特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3 |
王宇欣,马承伟;集中雾化降温试验中的喷嘴性能测试分析[J];河南城建高专学报;1998年01期 |
4 |
程圣清,宋连忠,王珏;氢氧火箭发动机预燃室喷注器特性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8年01期 |
5 |
王补宣,王斯永;含雾空气流过等温干平板的湍流传热[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0年04期 |
6 |
陈斌,郭烈锦,张西民,高晖,Panidis Th.,Papailiou D.D.;喷嘴雾化特性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2期 |
7 |
李清廉,田章福,周进,王振国;新型三组元喷嘴雾化特性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5期 |
8 |
张征,樊未军,杨茂林;双路离心式喷嘴雾化特性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1期 |
9 |
德菱,罗成定,高秋艳,薛新宇,张玲;水雾在温室降温中的应用[J];中国农机化;2003年03期 |
10 |
陆勇,周文,王式民;激光衍射法在喷嘴雾化特性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光学仪器;2003年02期 |
|
|
|
|
|
1 |
闫治国,杨其新;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温度场分布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3年02期 |
2 |
王明年,杨其新,袁雪戡,杨忠;公路隧道火灾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研究[J];地下空间;2003年03期 |
3 |
徐琳;张旭;;集中排烟水平隧道排风诱导风速CFD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
4 |
杨立军,王维,胡泽保,张振鹏;两相流乳化型细水雾喷嘴雾化特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5 |
梁雪萍,郭志辉,徐行,顾善建;气泡雾化喷嘴水平喷射的雾化特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6 |
徐锋;吴伟亮;万新斌;;单路压力喷嘴喷雾特性的实验研究[J];船舶工程;2007年06期 |
7 |
王宇欣,马承伟;集中雾化降温试验中的喷嘴性能测试分析[J];河南城建高专学报;1998年01期 |
8 |
程圣清,宋连忠,王珏;氢氧火箭发动机预燃室喷注器特性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8年01期 |
9 |
岳丹婷,蒋力,段树林;用气泡生成理论模拟闪急喷射的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10 |
段树林,冯林,许锋,周经纬;柴油闪急沸腾喷雾的试验研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
|
|
|
|
1 |
周长吉,程勤阳,周新群,何铁仁;荷兰VenLo型温室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分析[J];北京农业科学;1999年S1期 |
2 |
周华,杨华勇;环境友好的纯水液压传动技术[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Z1期 |
3 |
邵毅明,谭丹平,田茂盛;柴油溶气喷射雾化粒径特性分析与计算[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4 |
李维;郁履方;;对影响喷水室热湿交换诸因素的实验研究[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
5 |
王补宣,王斯永,张学学;含雾空气流过等温干平板的层流传热[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9年02期 |
6 |
陈斌,郭烈锦,张西民,高晖,Panidis Th.,Papailiou D.D.;喷嘴雾化特性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2期 |
7 |
王中伟,周进,钟良生,庄逢辰;RLPG雾化模型中的液滴直径关系[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8 |
陈莲,赵思孟;稻谷增湿通风调质过程中吸湿率的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9 |
王健
,王家骅;高密度喷气燃料和常规燃料的油雾场对比试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92年03期 |
10 |
石少平,庄逢辰;低Weber数射流撞击雾化的数学模型[J];航空动力学报;199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