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中国建筑期刊看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
【摘要】:1980年以来的二十五年是我国建筑业获得全面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我国的建筑实践逐渐繁荣,建筑理论建设也已从初期简单的经验总结和单纯引进国外理论,向多角度、多学科、深入综合研究以及有意识地建立本土化的建筑体系转变。对这一段时期我国建筑发展动态的梳理,对于建筑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期刊是反映建筑实践和理论发展一个重要窗口。1980年以后的我国当代建筑期刊真实的反映了这一时期建筑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轨迹。
论文借鉴了文献计量学、目录学等情报学、传播学科的研究手段,从“文本信息”与“机构”两个层面对当代中国建筑期刊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澄清了建筑期刊中反映的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若干特征。
“文献外部特征”考察中,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论文认为四种统计项期刊的信息容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期刊的目录学特征反映了1990年代是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文献内容特征”的考察中,对“居住建筑”、“建筑教育”、“国内外交流”、“建筑理论与评论”、“建筑师”五个专题进行重点分析。从载文内容的变化中再次印证了1990年代是我国建筑发展上的重要转折时期。
此外,对建筑期刊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对建筑发展的作用作了简单分析。
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研究对学科发展的启示。
|
|
|
|
1 |
;建筑技术杂志社召开创名牌期刊座谈会[J];建筑技术;1997年08期 |
2 |
张淑坤;黄珊;雷旭;;《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载文量化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年06期 |
3 |
本刊编辑部;;为寒冷地区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服务[J];低温建筑技术;1989年03期 |
4 |
曹富雄,桑维军;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反差现象述评[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5 |
黄中;刘英雄;;《热力发电》2006~2008年载文统计分析[J];热力发电;2009年08期 |
6 |
罗纪营,张庆刚,孙河生,段全德,许治寿;关于提高下二门油田注水系统效率的探讨[J];节能技术;1999年03期 |
7 |
李阎魁;完善城市规划理论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5期 |
8 |
王春艳;;概念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
9 |
邵瑜;;“木桶理论”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5期 |
10 |
;《建筑技术通讯》施工技术分册总目录(1979)[J];施工技术;1979年06期 |
11 |
彭明辉,雷心田;对核心期刊《建筑技术》论文作者的研究[J];建筑技术;1994年02期 |
12 |
;建设行业“九五”期建筑技术重点推广内容[J];建筑经济;1995年08期 |
13 |
杨大禹;中国传统民居的技术骨架[J];华中建筑;1997年01期 |
14 |
沈金祥;成组选编调车钩计划的理论研究[J];铁道运营技术;1997年03期 |
15 |
李文广;离心泵叶片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综述[J];水泵技术;1998年05期 |
16 |
李良平;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河北科技图苑;1998年03期 |
17 |
杨建设,姚松岭;试论工程移民的决策战略[J];人民黄河;2000年06期 |
18 |
保罗·安德鲁 ,郑亮 ,刘健;建筑自述[J];世界建筑;2000年02期 |
19 |
宋贵亮,刘文志,蔡光起;高速液体动静压混合轴承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应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0年03期 |
20 |
;把握建筑技术开发方向,迎接新世纪的挑战[J];建筑人造板;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