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语言的困惑与元语言
【摘要】:本论文以建筑语言为研究课题,对涉及建筑与语言关系的许多困惑进行理论上的辨析和澄清。论文从“建筑是不是一种语言”这一颇具争议的论题出发,归纳比较了现有的三种典型观念模式(类比、肯定、否定),并通过对图象与符号性质的深入考察,提出了第四种模式,即认为建筑语言中既有图象因素、也有符号因素,但它们都以更深层次的元语言作为共同基础。论文不仅在建筑范围内讨论语言现象,还回溯现今语言学和符号学理论,对语言的基础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试图在语言绝对主义和语言相对主义的对立中寻求建构主义的第三条道路。论文在康德的先验哲学、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维特根斯坦的图象论、分析哲学中的元语言理论、以及结构主义共时性理论等的基础上,以新的方式解释了元语言概念,认为元语言也就是现象学的本质直观,它体现为“说出”和“显示”这两种最基本的意向方式,体现为语言时空的相互作用。由此在现象学的意义上提出元范畴和语言时空的概念,并对哲学和其他领域中的相关难题作出了回答。主要涉及到对元语言性质、数学语言性质、艺术语言性质的阐述,索绪尔与皮尔士符号理论体系的联接,以及对皮尔士的符号学系统和康德的先验范畴表的解释等。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提出完整的语言之树的模型,讨论了语言与自由、元语言与语言的辩证关系等,以更严格的方式表述了卡西尔的文化哲学思想,并由此上溯,对康德的先验哲学进行了语言学意义上的重构。
论文还联系语言转向对于现代哲学的意义,揭示了半世纪以来建筑语言研究缺乏批判性和反思性的弱点,指出由此引起的相对主义最终会使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筑学失去意义。作为语言反思的结果,论文建议区分建筑语言和建筑学语言:前者体现在内容层次,即具体的建筑风格和建筑作品(相当于言语),后者体现在形式层次,是像功能语言这样的普适性的规则系统(相当于语言),但两个层次之间又需要另一种逻辑性的元语言来打通。论文根据以上研究,对建筑元语言的性质进行了定性描述,并对元语言的可能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
|
|
|
1 |
马军,杨青,宋玲,连莉;Intranet环境下基于操作流的系统分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2 |
刘椿年;一个用于软件生产自动化的VDM元语言编译系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
3 |
冯骥千;胡璇;;“建筑诗哲”路易斯·康作品中的类型学思想探析[J];中外建筑;2010年09期 |
4 |
王凯;魏春雨;;复合界面建筑“元语言”推导及应用过程解析[J];中外建筑;2009年09期 |
5 |
程悦;;建筑语言的起源与经济性[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
6 |
江春;;MDA方法与基于UML的MDA建模[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7 |
虞朋,布正伟;关于现代建筑语言中的修辞[J];世界建筑;2002年12期 |
8 |
曹炜,于男卓,曲彦玲;类型学思考[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9 |
李强,詹磊,冯健翔;智能Agent的理论、体系结构和语言分析[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4年04期 |
10 |
舒旭辉;;识别电力营销风险[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年22期 |
11 |
周杰韩,熊光楞,杨叔子;知识型制造业和制造元框架[J];现代制造工程;2002年06期 |
12 |
李勇,王洪;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简介[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5年05期 |
13 |
苑庆春;;谈大学英语课堂师生间的交流艺术[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
14 |
孙凯,勾成;McStas程序包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9年00期 |
15 |
余健;操作性最重要[J];新建筑;2004年01期 |
16 |
李新德;戴先中;孟正大;;基于二元等距语言标签的多源定性信息融合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7 |
朱爱峰;姜长生;;基于层次着色Petri网的多机协同多目标攻击决策建模[J];电光与控制;2010年06期 |
18 |
杨琛;段振华;;PPTL模型检测器实现的一个关键技术[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
19 |
周杰韩,熊光楞;本体工程的基础理论与制造业信息化本体(下)[J];现代制造工程;2003年04期 |
20 |
郭涛;;英语全球化的思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