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
【摘要】:资产证券化作为以资产预期收益为导向的融资方式,是当今最先进的融资技术的创新,这一融资工具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各个应用国家的丰富和发展,优化了金融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是市场机制在金融市场上深化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更富有效率的融资方式。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短缺,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瓶颈”;与此同时,投资者手中的巨额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出现了巨额的呆、坏帐,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生存能力,流动性危机使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基础遭到破坏。
资产证券化,就是将原始权益人(卖方)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在资本市场上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如何将资产证券化这样一种有效的融资工具,介绍并应用到我国因资金短缺而制约其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是亟需研究和实施的重要课题。为使这项金融创新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早日实践作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模式。
论文以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为研究主体,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层面对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作了研究。理论框架主要分为四个核心部分:一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与原理;二是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经济学分析与效用分析;三是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风险分析与控制;四是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相关问题分析。
在此理论框架下,论文用案例分析法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进行了全面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分为:对中国实施城市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分析;对深圳珠海大道、香港“五隧一桥”的资产证券化的经典案例研究;对中国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四种突破模式研究;对上海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利用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探讨,以及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作为国际上先进的融资工具,运用了资产证券化融
资中独特的资产重组、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等手段,与国内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优质资产相结合,发行以基础设施的稳定、持续收费为基础的证券,是当前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有发展前途的融资方式,在资本市场会受到投资者的广泛欢迎。
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探讨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基本研究体系。对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基本原理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重点研究适合于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设施资产的类型,对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理论假说与效用作模型分析,并对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相关问题以及融资的风险进行研究;
2、结合案例分析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在我国开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突破模式;
3、对开展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4、探讨适合资产证券化的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资产,对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资产和从事基础设施投资的企业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和分析。
论文研究目的和应用价值是: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理论的研究,为在中国国内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提供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实践模式,为国内证券化本土的实践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
论文的创新之处:
1.首次将资产证券化(ABS)这种融资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应用到基础设施领域,对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作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体系,比以往的研究成果更深化,更有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界定了适合于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设施资产的类型,其次建立和明确了资产证券化的一个核心原理和三个基本原理,再次对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理论假说与效用作了模型分析,并对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相关问题以及融资的风险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国内实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突破模式与配套措施的建议,首次全面建立了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2.首次提出在在中国基础设施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四个突破模式,并提出制订特别法《资产证券化法》的建议。
突破模式Ⅰ:信托模式。信托投资公司作为SPV,即SPT
突破模式Ⅱ:中外合作经营模式。组建中外合作经营公司,由外方组建SPV
突破模式Ⅲ:海外SPV模式。“基础设施收费模式”+“海外SPV”
突破模式Ⅳ:国有独资SPV模式。成立以国有独资形式的SPV
这四种突破模式,解决了在目前我国的法律环境和金融制度下,如何使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所要求的财产隔离机制完全符合其运行的本质要求,使其成为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现实和理性选择。
建议:制订特别法《资产证券化法》
突破了制约中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障碍,这种设想如能得到实施,将减轻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的压力和提高我国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
3.首次对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具体案例进行了的系统分析和评价,总结出了经验、教训、启示,使论文研究具有坚实基础,提高了论文成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为国内实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
4.首次提出上海适合证券化的基础设施存量与增量资产范围,并对从事基础设施投资的企业运用资产证券化融资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上海尽快利用这一金融创新提出配套建议与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