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模糊语言应用的对比研究
【摘要】:
模糊语言学是六七十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门重要的边缘学科。它开辟了自然语言中语义研究的新途径,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研究对象是语义中客观存在的大量的模糊现象。模糊语言学一反传统的只是追求精确的倾向,提出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特征,因而是语言学所不能回避的研究对象。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到一本模糊语言学的专门著作,何谓语言的模糊性以及模糊语言的分类至今还是处于一片混沌的局面。
本文首先对研究对象模糊语言的概念进行限定,试从逻辑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不同的角度找出语言模糊性的定义,并与语言的多义性和歧异等相近的概念进行区分。在此定义的基础上,从语义学的角度出发,介绍平卡尔(PINKAL)模糊语言的分类方法。由于这种分类方法的不完善性,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将模糊语言的分类进行了补充和修正,模糊语言可分为语言模糊和言语模糊两大类,语言模糊又可细分为模糊词和模糊附加词:言语模糊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夸张、委婉、比喻、成语、新词、外来词、抽象词和缩略语等八小类。本文还将通过实践论证,以中德政论文为例,验证此分类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由此得出中德模糊语言应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