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孙冠芸,肖尚友,高德昆,夏之宁;酞菁铜作为二氧化氮气体敏感材料的特性研究[J];广西化工;2000年S1期 |
2 |
张天永,周春隆;聚苯乙烯对酞菁铜颜料微胶囊化的研究[J];应用化学;1999年02期 |
3 |
李君,封继康,孙家钟,王惠,李淳飞;酞菁铜分子的电子态和反饱和吸收[J];化学学报;1994年04期 |
4 |
张彤,孙良彦,车吉泰;酞菁铜敏感材料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1995年04期 |
5 |
李燕,严新;酞菁铜的电化学性质研究[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
6 |
丁旵明,赵晖,张引,王丽颖,席时权;酞菁铜与四氰代二甲基苯醌电荷转移反应的测定[J];分析化学;1998年08期 |
7 |
陈万喜,徐铸德,李彩凤;C_(60)掺杂酞菁铜的光电特性及其SERS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1999年04期 |
8 |
高月英,杨继萍,陈征峰,陈慧英;等离子体改性对酞菁铜在水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化学;2000年06期 |
9 |
林观阳,林琳,陈文启,李亚君,庞小敏,蒋大鹏,吕安德,华玉林;4-(2-甲氧基乙氧基)-三-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的合成及其LB膜特性研究[J];应用化学;1992年01期 |
10 |
徐又一,陈元胜,徐志康;光电导性聚酰亚胺的研究(Ⅲ)含咔唑、酞菁铜聚酰亚胺LB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导性能[J];功能材料;1997年06期 |
11 |
詹瑞云,张伟德,刘桂珍,刘雅言,叶兴凯,吴越;固载化酞菁铜的ESR波谱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2年01期 |
12 |
陈元胜,徐志康,朱宝库,徐又一;光电导性聚酰亚胺的研究(Ⅰ)──含咔唑、酞菁铜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及其光电导性能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6期 |
13 |
石祖荣,张镜文;α-酞菁铜蒸发膜及与聚乙烯咔唑-2,4,7-三硝基芴酮复合物双层膜的暗导与光导[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1年03期 |
14 |
金祥凤;周淑琴;毛兵;王艳乔;;α-CuPc/PVK薄膜中的高斯分布陷阱[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89年02期 |
15 |
孙宇峰,黄行九,刘伟,孟凡利,刘锦淮;CuPc修饰Au丝微电极对O_2的敏感特性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4年06期 |
16 |
殷广明;黄孝明;宋坤;张转芳;;酞菁铜纳米线的模板合成与表征[J];高师理科学刊;2010年05期 |
17 |
王泳,陈红征,汪茫;相转移催化合成酯基取代酞菁铜及其光导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1期 |
18 |
石祖荣;蔡中孚;;在有机溶剂中α酞菁铜向β酞菁铜转变的过程[J];自然杂志;1988年05期 |
19 |
吕瑞波,钟菊花,顾英俊,张兆奎,李国镇;金属酞菁LB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20 |
刘海燕,胡乃非,曾泳淮;四磺酸酞菁铜-DDAB表面活性剂薄膜电极对卤代乙酸的电化学催化[J];分析测试学报;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