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离心压缩机孔式机匣处理方法理论与实验研究

徐伟  
【摘要】:离心压缩机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如石油、化工、冶金、钢铁、食品、纺织等各个行业。失速和喘振是离心压缩机在小流量工况下出现的非稳定流动现象,是决定压缩机稳定安全运行范围的重要因素。延缓压缩机失速、防止压缩机喘振、扩大压缩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是压缩机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对某半开式离心压缩机叶轮内部流动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叶顶区域存在较大范围的低速旋涡区。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半开式离心压缩机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自适应功能的机匣处理方法——孔式机匣处理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机匣处理方法相比,流动通道结构、气流流动情况以及内部回流的作用均有不同,并具有自适应功能:即可根据实际运行工况条件,自动调节抽吸孔内流量,来适应(或达到)扩稳要求。在设计工况附近,抽吸孔内无流动及附加流动损失,可保持原设计点的压比、效率。在小流量工况,叶轮压比较高,抽吸孔内产生与叶轮内主流反向的抽吸气流,可延缓失速﹑喘振的发生。在大流量工况,叶轮压比较低,抽吸孔内存在与叶轮内主流同向的旁通气流,可增大堵塞流量。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针对孔式机匣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叶轮失速裕度可提高20%左右,同时堵塞裕度也获得提高,效率则基本保持不变。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2)建立了转速为22790 r/min的高速离心压缩机非定常流动实验台,实验首次证实了不同压缩机进口流量工况下抽吸孔内确实存在着两种不同流动方向的气流,并且也证实了孔式机匣处理方法自适应功能的机理。数值计算结果同样也表明抽吸孔内存在着两种流动方向的气流。 3)采用定常和非定常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孔式机匣处理方法对压缩机性能及叶轮内部流动的影响机理,发现孔式机匣处理方法主要改善了叶顶区域的流场,尤其是非定常的抽吸气流可改善叶轮进口叶顶区域的流场,这是该方法能够以较小的孔内抽吸流量(不超过压缩机进口流量的5%)得到近20%的失速裕度扩大效果的主要原因。这同时也表明叶顶区域流场对叶轮的稳定工作范围有重要影响。 4)建立了设计抽吸孔径向位置的计算公式,并对影响孔式机匣处理方法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抽吸孔的直径大小对孔式机匣处理方法影响显著,对于确定的压缩机叶轮,抽吸孔的直径大小存在最优值,而抽吸孔的数目对孔式机匣处理方法的影响较小,为孔式机匣处理方法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小民,张春梅,席光,邱长安,王尚锦;超窄流道小流量离心压缩机的实验研究[J];流体机械;2001年06期
2 杨雨松;样轴在离心压缩机检修中的使用[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廖汉荣;高速离心压缩机的油封改造[J];中国设备工程;2002年04期
4 安婧红;离心压缩机中冷装配工艺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02年06期
5 王福利,吕学良;空气离心压缩机故障诊断[J];中国设备工程;2002年10期
6 张书贵,王宗明,王振波;离心压缩机新型轴封设计[J];压缩机技术;2002年05期
7 杜辅祥;筒型离心压缩机转子修复方案的确定与应用[J];风机技术;2002年04期
8 廖汉荣;离心压缩机的油封改造[J];风机技术;2002年04期
9 赵奇平,徐火燃,陈汉讯;阻抗套密封在离心压缩机中的应用介绍[J];润滑与密封;2003年05期
10 安婧红,岳峰杰;离心压缩机冷却系统气塞现象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设备工程;2003年05期
11 安婧红,李树臣;浅析离心压缩机转子失稳故障[J];中国设备工程;2004年02期
12 牛大勇,成正朝;蒸汽离心压缩机技术研究[J];风机技术;2004年01期
13 盛强;离心压缩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风机技术;2004年02期
14 陈刚,孙浩,李迎丽;醇酮装置离心压缩机的故障诊断及振动消除[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4年06期
15 闻苏平,李景银,刘秋洪;离心压缩机外部损失的联合计算[J];流体机械;2004年08期
16 岳峰杰,庞文杰,安靖红;离心压缩机典型故障诊断案例(一)[J];风机技术;2004年05期
17 ;西安交大自主研制大化肥离心压缩机[J];机械;2004年10期
18 岳峰杰,安靖红,程勇;离心压缩机典型故障诊断案例(二)[J];风机技术;2004年06期
19 豆党性;离心压缩机的润滑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05年06期
20 卢鹏飞;离心压缩机各种变速驱动机的比较和选择[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光;邓德伟;王永;刘丹;关锰;;离心压缩机一级叶轮开裂分析[A];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富春;;离心压缩机热力过程熵变分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卢鹏飞;;提高工艺装置用离心压缩机效率和性能的途径[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卢鹏飞;;工艺离心压缩机的技术创新[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赵锐;谢蓉;王晓放;;离心压缩机小流量级回流器的优化分析[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谭学军;;长输管线离心压缩机样机研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毕德龙;万强;杨国林;;三种离心压缩机低频故障诊断方法综述[A];2012石油石化设备检维修及配套产业交流会资料集[C];2012年
8 周翔;史学增;;离心压缩机三元叶轮的数值分析[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琦;陈长征;;小波变换在离心压缩机故障信号压缩中的应用[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10 王企鲲;戴韧;陈康民;;多级离心压缩机级间静止部件气动性能的数值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传鑫;离心压缩机综合控制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维民;离心压缩机轴位移故障自愈调控及密封改进增效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3 李常有;维修决策理论研究及其在离心压缩机转子系统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徐伟;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离心压缩机孔式机匣处理方法理论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学军;大型离心压缩机产品精益设计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6 舒林森;离心压缩机再制造叶轮服役寿命预测模型及数值仿真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颖异;离心压缩机的动态特性分析及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2 冯俊玮;大流量高压离心压缩机低压级设计关键问题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常勇;离心压缩机快速建模及数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徐洪淼;离心压缩机振动故障分析与处理[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5 张立臣;离心压缩机转子动力特性与振动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6 张庆涛;离心压缩机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7 王春生;离心压缩机振动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8 张庆余;离心压缩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东北大学;2010年
9 詹俊锋;离心压缩机优化运行[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郝开元;基于结构适应的离心压缩机自愈调控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夏王辉 梁雅玲;陕鼓离心压缩机实现多“点”突破[N];中国工业报;2007年
2 秦夏 王辉 梁雅玲;陕鼓离心压缩机在多领域实现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秦夏王辉 梁雅玲;陕鼓自主创新实现突破[N];经济日报;2007年
4 记者 刘墉通讯员 秦夏 王辉 梁雅玲;陕鼓离心压缩机接连实现多领域突破[N];西安日报;2007年
5 记者 付丽丽;首套国产8万等级空分离心压缩机厂内试车成功[N];科技日报;2014年
6 记者 沈谦 通讯员 秦夏 王娓娓;首套国产化8万等级空分离心压缩机在陕鼓试车成功[N];陕西日报;2014年
7 记者 王繁泓;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通过鉴定[N];农资导报;2004年
8 记者 陶加;煤化工用离心压缩机全面国产化[N];中国化工报;2012年
9 王繁泓;新型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N];中国花卉报;2004年
10 ;新型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通过鉴定[N];今日信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