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隔振器非线性抗冲击理论建模与试验研究
【摘要】:为了顺应现代战争基于高科技的发展思路,舰船上安装了许多高精尖的机械电子设备,比如高精度的电器电子集成装置和电子检测设备仪器等;另外一方面,当代战争中,武器的命中率和破坏威力都在不断提高,而舰船上的机电设备又比较脆弱,所以提高舰船机电设备的抗冲击能力,保护这些机电设备免受冲击破坏成为了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为此,需要使用如非线性橡胶隔振器此类,具有足够的弹性刚度和阻尼,并能产生大变形的隔冲元件以达到更好的隔离效果。
随着各种相关实验设备的推陈出新,冲击落锤法,振动台扫频法等试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确定隔振器的冲击响应特性和冲击刚度等;而有限元理论及大型有限元软件的发展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合理的数值模拟仿真求解冲击响应的方法。但是由于非线性隔振器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刚度和非线性阻尼特性等,导致其在系统理论建模时模型的确定、数值计算方法或数值仿真模型的选择、以及非线性刚度和非线性阻尼参数的拟定方面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方法会导致计算结果的明显差异,本论文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相关研究。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水面舰艇设备抗冲击研究的国内外进展状况,并给出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对常见的水下冲击形式和特点作了大致介绍,并对冲击隔离和振动隔离的区别作了分析与比较。本章重点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具有不同刚度特性非线性隔振器,以及这些隔振器在冲击工况下的响应计算方法。最后举例介绍了橡胶隔振器、钢丝绳隔振器等一些典型的常用非线性隔振器的各自特点及适用范围。
第三章首先从分子运动学的角度,对非线性橡胶隔振器超弹性和粘弹性特性的产生作了相关分析,并对其本构特性方程作了初步介绍,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几种常用的本构方程的模型。接着介绍了力与位移迟滞回线理论,并举例分析了最常见的双折线迟滞模型。本章基于Pan-Yang迟滞回线理论模型,推出了八参数法描述非线性橡胶隔振器冲击响应的模型,并作了各个参数因子对方程的灵敏度分析。
第四章介绍了冲击实验的两种常用方案:规定脉冲波形法和规定冲击速度法。然后选取某大型跌落式冲击试验机,对隔振器在额定载荷下做不同脉宽、不同冲击高度值的冲击实验,得出冲击响应,获取模型参数,代入八参数多项式迟滞回线模型,与实测冲击响应作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表达隔振器非线性冲击响应特性。
第五章对于第三章中提出的超弹性和粘弹性理论,推出了橡胶隔振器在高应变率下的粘超弹性本构方程建模的表达方式,通过单轴实验获取模型参数。基于ANSYS大型商业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采用大质量法施加加速度冲击激励模拟现实环境激励,结果表明,粘超弹性本构方程能够较好的描述非线性橡胶隔振器冲击响应。
第六章对论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作了比较,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
|
|
|
1 |
李春宣;;新颖隔振器——复合弹簧[J];矿山机械;1989年03期 |
2 |
姜洪源,夏宇宏,敖宏瑞,闫辉;金属橡胶与弹簧组合型隔振器动静态性能的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21期 |
3 |
唐一科,龚宪生,顾乾坤;隔振泡沫塑料的试验建模[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1期 |
4 |
熊冶平,宋孔杰;柔性隔振系统中驻波效应的研究[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5 |
钱网生
,祝华;抗冲击隔振器的研制[J];机电设备;1996年04期 |
6 |
李长胜,贺红艳;库仑摩擦阻尼新型复合隔振器的摩擦副特性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1期 |
7 |
姜洪源,董春芳,敖宏瑞,夏宇宏,A.M.Ulanov;航空发动机用金属橡胶隔振器动静态性能的研究[J];航空学报;2004年02期 |
8 |
钟章贵;低频大阻尼抗冲击拱型不锈钢钢丝绳隔振器[J];船舶工程;1995年05期 |
9 |
伏同先,庄国华;某潜艇推进电机隔振装置的研制[J];舰船科学技术;1996年01期 |
10 |
李长胜;新型库仑摩擦阻尼复合隔振器的摩擦副特性研究[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8年04期 |
11 |
沈建平,周璞;基于四端参数分析的隔振器传递阻抗测量方法[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4年05期 |
12 |
田千里;复杂结构的减震[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1年01期 |
13 |
王光;往复式机械的隔振设计[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2年01期 |
14 |
勾厚渝;复合阻尼隔振器[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6年04期 |
15 |
刘章德;无基础弹性支撑隔振器在锅炉房的应用[J];劳动保护;1992年03期 |
16 |
季馨,龚至泽;电子设备隔振系统和隔振器模块化设计浅议[J];电子机械工程;1996年06期 |
17 |
张少华,李美艳;电流变隔振器的理论研究(英文)[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1年04期 |
18 |
陆殿健,郁其祥,王益民;498柴油机试验台架隔振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J];柴油机;2004年04期 |
19 |
伍先俊,程广利,朱石坚;最小振动功率流隔振系统ANSYS优化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年02期 |
20 |
夏宇宏,闫辉,姜洪源,敖宏瑞,Ulanov A M;环形金属橡胶隔振器弹性参数的确定[J];润滑与密封;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