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米重型数控立车误差建模、测量及实时补偿
【摘要】:本文针对通用电气中国研究中心机械加工厂的主要精加工设备10米重型数控单臂立式车床实际存在的两个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滑枕和横梁的综合偏摆误差和工作台上升误差,开发软件检测系统,提出新的误差建模方法以及设计相应的补偿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首先介绍了误差补偿技术的主要内容,并回顾了误差检测、建模与补偿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最终确定了机床误差运动学综合建模、误差测量、热误差建模及分析的研究方案和内容。
2.解析了立车结构,采用多体系统运动学对机床的拓扑结构进行简洁而有效的描述。同时,设定立车的坐标系和确定各误差元素,建立了包含运动误差,热误差等的机床误差运动综合模型,为机床实施误差补偿和建立监测平台提供理论依据。
3.根据滑枕与横梁之间具体结构和受力情况分析其产生综合偏摆的原因及性质,并据此设计开发能够克服现场各种干扰的在线精度测量系统;分析工作台上升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建立温度采集系统。此外,介绍了在现场试验的情况,验证了该系统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4.提出了一种基于岭回归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结合的热误差建模方法,用以解决立车热误差建模中温度变量共线性的问题。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验证,并和径向基神经网络建模方法进行了对比,证明了该优化模型的优越性。
5.基于外部机床坐标系偏移的原理,对立床工作台上升误差实施误差实时补偿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改善工件的加工精度。
|
|
|
|
1 |
王新荣,高圣英,孙靖民,洪声秀,刘子丰,娄晓钟;应用有限元法分析计算立车立柱的刚度[J];制造技术与机床;1984年01期 |
2 |
黄志,李成林,崔学连;圆锥破碎机躯体的制造技术─—5m立车微机车径向球体[J];矿山机械;1995年06期 |
3 |
Ю.Д.父拉可夫
,张宝远;立车的花盘和主轴支座的新式构造[J];制造技术与机床;1955年17期 |
4 |
王新荣,曹宏毅,孙靖民,洪声秀,刘子丰,娄晓钟;用有限元法分析计算立车立柱的温度场及热变形[J];制造技术与机床;1987年10期 |
5 |
刘晓俊;普通立车加工机座压装分析及改进[J];中小型电机;1996年06期 |
6 |
解恒坤,李冰,孙正茂,韩冀龙,龚小未;立车上加工轴承座径向孔[J];一重技术;2000年03期 |
7 |
谭;KD BLANSKO的双柱立车和镗铣床[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0年04期 |
8 |
赵清仕;立车变速故障的分析与排除[J];机械工人.冷加工;1994年11期 |
9 |
邓鉴非,刘跃南,胡竞湘;立车改立磨中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J];机床与液压;1998年02期 |
10 |
袁荣章;立车工作台底座的结构分析[J];制造技术与机床;1960年05期 |
11 |
范绍轩;立车传动系统故障分析及修理[J];制造技术与机床;1996年02期 |
12 |
陈玉峰;;液压夹具在立式车床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1年12期 |
13 |
;长光栅数字显示装置在立车上的应用[J];压缩机技术;1976年01期 |
14 |
刘安明;在立式车床上铣削齿轮的轮齿[J];机械制造;1998年06期 |
15 |
李学才;如何解决立车立刀架掉刀问题[J];制造技术与机床;1980年06期 |
16 |
肖栋楠,徐从律;六轴半自动立车主轴离合器的修理[J];制造技术与机床;1986年10期 |
17 |
邹福生;重型立车直线移动静压导轨的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1987年06期 |
18 |
郑宇;VEC1000/80F数控立车刀具识别器工作原理及维修[J];机床电器;1995年06期 |
19 |
丁家骐;圆感应同步器数显装置在大型专用立车上的安装和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1983年03期 |
20 |
蒋惟朴,石峰;用恒流静压导轨改造十米立车[J];制造技术与机床;199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