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的经济性质研究
【摘要】: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一直是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RD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RD活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RD 对产业升级的作用;RD 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微观和宏观层次的RD 激励问题。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与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RD 活动也产生和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经济特性。
本文对RD 的溢出效应、期权特性和产权特性等经济性质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溢出效应源自RD 活动的公共物品特性,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RD 成果一旦公布于众,所有人都可利用该成果,非排他性是指一方使用RD 成果并不排斥其他参与者使用该成果,产生溢出效应的主要方式包括跨国资本流动、人员流动、对外投资、在国外设立研究机构等。政府投资、政府奖励、专利回购以及研究合资企业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RD 溢出效应引致的投资不足问题。
期权特性源自决策者在分阶段RD 投资决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选择机会,意味着金融期权的思想可应用于RD 的决策过程之中,由此诞生了种类繁多的实物期权,包括延期型期权、时间累积型期权、放弃项目型期权、增长期权、关停并转期权等。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对企业RD 投资活动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努力问题、期限问题、不同风险偏好问题以及资产使用问题四种不同类型的委托-代理问题对RD 投资的影响各异,经济学家据此提出种种缓解代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成本降低型RD 成果的溢出效应,传统研究侧重于生产同类产品企业的RD 活动,本文则在纵向控制框架内基于简单纵向控制框架、复杂纵向控制框架、Leontief 生产技术和双向溢出效应、Leontief
|
|
|
|
1 |
王泉泉;李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溢出效应及制约因素[J];前沿;2006年02期 |
2 |
白少君;赵立雨;;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R&D活动中知识生产与溢出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1期 |
3 |
项歌德;朱平芳;张征宇;;经济结构、R&D投入及构成与R&D空间溢出效应[J];科学学研究;2011年02期 |
4 |
陈艳云;潘智峰;;论R&D活动对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0期 |
5 |
殷文杰;吴永兴;肖雁飞;;跨国公司R&D技术溢出VS我国技术吸收研究[J];特区经济;2006年12期 |
6 |
黄先海,张云帆;我国外贸技术溢出效应的国别差异分析[J];经济经纬;2004年01期 |
7 |
张莹莹;赵银德;;跨国公司R&D投资全球化及对我国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7年20期 |
8 |
高波;风险投资溢出效应:一个分析框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
9 |
李建华,成宝英,杨雪;新型工业化条件下R&D促进政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2期 |
10 |
黄静波,付建;FDI与广东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
11 |
杨扬;世界先进大型企业组织R&D的新模式——第三代R&D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1996年07期 |
12 |
辛地;服务业需要R&D[J];上海综合经济;2001年04期 |
13 |
陈海声;高科技中小企业的R&D融资途径初探[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4 |
湛柏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
15 |
马玲,司春林;基于IT/IS的R&D过程管理的演进[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1期 |
16 |
王峰丽,石勇,胡旺阳;论科研开发的税收优惠制度[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2期 |
17 |
元利兴,宣国良;跨国企业R&D全球化中的信息流动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4年11期 |
18 |
郝立勤;云南省全社会R&D投入特点分析与动态评价[J];云南科技管理;2004年05期 |
19 |
何战平,李玉萍,刘银凤;灰关联综合评价法及其在R&D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5年03期 |
20 |
杨武,王玲;技术创新溢出的乘数效应与加速效应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