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预算研究:基于案例的分析
【摘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公共财政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对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国际经验,平衡公共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支出效率的参与式预算在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实现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可以成为地方政府有益的尝试。
参与式预算是一种创新的政策制定方式。参与式预算项目中公民将直接进入政策制定过程,通过每年举办的各种政策讨论会,公民有机会参与分配资源、决定各种社会政策实施的优先次序,并对公共支出进行监督。设计参与式预算就是要把公民纳入到政策制定过程中,以刺激行政改革,并向低收入家庭分配公共资源。随着低收入者和传统上被排斥在政策制度之外的政治活动分子有机会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来,社会政治的排他主义受到了挑战。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经济发展明显快于社会发展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需要在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中解决,因此,加快社会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各级政府历来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作为政府职责和工作目标,但是在有限的财政资源约束下,如果这些“实事”拥有广泛的公众基础,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并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认可。另一方面,财政预算是政府政策的导向和货币表现,但是我国的行政机构承担了过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预算和政策之间存在着脱节,因此需要对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人着力将这两年半来在MPA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本人的工作经验有机结合,对参与式预算作一探析。本论文以上海市徐汇区为案例,通过分析参与式预算在巴西兴起的历程、游戏规则以及产生的作用和存在的缺陷,总结出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同时,在考察上海市徐汇区参与式预算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参与式预算理论与实证的研究,以及地方政府参与式预算利弊分析和开展的有利条件和基础,力求寻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区域实情的参与式预算实施之路,以此来改革和创新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更好地推进政府建设。
本文共有六章十五节:第一章“引言”,对本论文的背景情况作一介绍。第二章“参与式预算简介和分析”,主要阐述了参与式预算的内涵、兴起与历程、实践模式,分析了产生作用和存在缺陷。第三章“国外参与式预算实践的经验与启示”,揭发了参与式预算在走向民主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财政预算制度的发展经验和必然规律。第四章“我国地方政府引进参与式预算的利弊分析和改革基础”,分析了地方政府实施参与式预算的利弊和基础。第五章“上海市徐汇区参与式预算的实践”,总结上海市徐汇区近年来在参与式预算方面的一些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和应重视的问题。第六章“深化参与式预算的思路与建议”,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探索“市民决策”模式,积极实施社会公众参与的参与式预算工作,进一步创新和改革财政预算的分配模式。
本人撰写论文时得到了导师莫童副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鼎力支持,再此一并表示感谢。受到时间、理论功底、实践经验等限制,本文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大家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