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性图理论的可扩展单元复合仿真方法
【摘要】:
复杂的工程系统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是由机械、液压、控制等多个子系统融合的有机整体,其性能是各学科领域技术的综合体现,如重载锻压操作机是典型的复杂机液耦合系统。针对这类多领域系统的仿真,统一的建模表达是核心问题之一。而现有的多领域统一建模方法,还存在以下不足:难以应用到矢量表达的机械系统;对于柔性体、间隙等精细模型的描述有很大限制;有的建模方法难于实现计算机程序自动建模。因此,发展和完善多领域统一建模的理论方法,对于解决复杂工程系统的整体性能仿真具有重要意义。
图论方法是多领域统一建模方法之一,本文基于线性图建模方法,研究和发展了一种模块化的多领域建模方法——可扩展单元线性图复合仿真方法,以实现跨能量域的统一模型表达。论文对可扩展单元线性图建模的基本原则、拓扑结构的封装和标准化组件的定义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了通过端口连接,将单元线性图拼装成系统整体线性图模型的复合建模方法。借助Modelica语言开发了标准化组件库,利用Dymola平台进行求解计算。本文采用可扩展单元线性图统一表达了机械刚柔体动力学、含间隙机械动力学、机液耦合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在重载锻压操作机的仿真计算中得以应用。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特色如下:
(1)将传统线性图理论与面向对象、模块化封装技术相结合,研究建立可扩展单元线性图模型,并且基于该模型实现复合建模方法:通过单元拓扑矩阵与变量矩阵的运算,自动获取组件的单元方程;再由连接方程联立所有单元方程,并通过耦合组件的方程实现跨学科域能量的交互,以形成整个多领域系统的状态方程。
(2)定义了转动矢量边线,使得机械转动与平动合并在同一个单元线性图中进行分析,从而简化建模过程。针对运动副组件的模块化,提出了机构功能点、开口边线、自封闭边线等概念,对传统线性图的工具元素进行了扩充;依据复杂机械组合件的独立性,把它们作为整体建立独立的模块,以取代传统环境中的基本元件连接建模。
(3)将线性图方法应用到间隙、含柔性构件的机构动力学分析建模中。引入间隙矢量边线以及与间隙相关的机构功能点,并结合的Dubowsky二状态机构间隙模型,创建含间隙机构的复合单元模型;通过定义柔性位移矢量边线、柔性转角矢量边线,以及运用牛顿欧拉方程和三次曲线拟合方法,分析表达了柔性组件的复合单元模型。
(4)定义了液压端口、液压功能点与液压矢量边线等图论要素,创建了液压组件的可扩展单元线性图,以及液压单元拓扑矩阵,并着重以图解形式表达了机液耦合系统,从而成功地把线性图建模理论拓展到含有复杂平面机构的机液系统。
(5)针对锻造操作机的结构和作业特点,运用可扩展单元线性图方法建立了该系统的复合模型,通过仿真计算模拟了操作机锻造顺应过程的受载状况,揭示了操作机缓冲锻件变形冲击载荷的作用规律。
理论分析和应用研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可扩展单元线性图模型的复合建模方法在多领域统一建模理论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扩展了应用范围,提高了建模效率,为复杂的多领域系统整体性能仿真提供了有效的建模方法和工具。
|
|
|
|
1 |
吴文俊;线性图的平面嵌入[J];科学通报;1974年05期 |
2 |
虞言林;谈谈线性图的平面嵌入[J];应用数学学报;1976年02期 |
3 |
凡心;关于“线性图的平面嵌入问题(英文)”一文的写法说明[J];系统科学与数学;1986年03期 |
4 |
郭平,刘大禾,崔建生;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图像分割[J];光学学报;1997年01期 |
5 |
吴文俊;线性图的平面嵌入问题(英文)[J];系统科学与数学;1985年04期 |
6 |
吴文俊;集成电路设计中的一个数学问题[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73年01期 |
7 |
张蕾;一个概念图编辑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6期 |
8 |
黄礼镇;;树的计算及含有互感线性网络的拓扑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64年03期 |
9 |
李树修;;物理学在农业中的应用教学示例[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
10 |
胡奇林
,赵福祯
,李金夫
,黄承高;依据IO_3~--HSO_3~-体系的“计时反应”测定SO_3~(2-)盐的有效含量[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
11 |
孙雷心;大段冗长DNA的语言征兆[J];生物技术通报;1995年05期 |
12 |
聂洪山,徐捷;AVL系统中车位显示修正算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13 |
周瑶;万方良;陈彬彬;;基于Mapinfo+Arcview+Excel的线体分形方法[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14 |
韩方,席亚丽,汪振英;热解-气相色谱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3年03期 |
15 |
J.P.埃文斯
,牛树银,孙爱群;断层带的厚度—位移关系[J];江西地质科技;1995年01期 |
16 |
聂洪山,徐捷,王鸿谷;一种改进的AVL系统中车位显示修正算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17 |
肖慈珣
,陶淑娴;测井地质学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3期 |
18 |
邢作清;圆盘形红外渐变滤光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87年02期 |
19 |
里佐威,韩玉华,姜山青,侯兰田;Ld光纤温度传感及分子固有电矩对测温精度的影响[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88年01期 |
20 |
杨开林;;基于图论的渠网非恒定流计算分析方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