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工程对长江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摘要】:
以大型工程为主要载体的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生境、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三种方式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综合性影响。流域大型工程直接影响着入海通量及其组成变异,以改变河口生境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主要特征,而河口大型工程则主要通过改变局部河口生境对河口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影响。
三峡工程对长江入海年径流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其调蓄对年内各月流量分配和入海年输沙量的影响显著;在入海物质中,除PO4-P外,2002~2004年其他各个要素的浓度均低于多年平均值,N/P、Si/P、Si/N比值表现出降低的趋势;河口区盐度的响应明显,不同区域存在差异,相对于2000年,2002~2004年盐度等值线5的前锋线顶点位置逐年向河口方向分别内移28.9、45.6和58.9km;长江口南支盐水入侵程度的加剧主要由长江入海径流量的变化引起,而长江口河口锋的移动、赤潮高发区内移和赤潮生物种类增加与变化受长江入海径流量的变化、年入海输沙量的减少以及海洋环流的综合影响;对于河口区盐度、营养盐含量及比例等响应对整个河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尚需更多实验来加以证实。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建设已对河口区局部海域水体和底栖生境破碎化产生了明显影响,以对工程海域小尺度海洋水团、底栖生境和渔业资源生境的破碎化影响最大,导致水体生境景观多样性指数(H)、景观优势度(D)和景观破碎度(C)存在着显著差异,除盐度外,2002年5月长江口水体DO和COD的斑块数量以及H、D和C值均大于一期工程前期(1997年5月);河口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受到影响,导致了局部海域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直接导致部分渔业资源种类洄游通道、产卵场、肥育场等渔场生境破碎化。
通过结构功能指标评价法,选择物理化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等三大类30个指标来建立定量化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依次确定各个层次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标度及其权重值。2002~2004年长江河口生态系统的整合指数(IHIYRE)分别为3.09、3.17和4.36,处于健康与不健康状态之间(3≤IHIYRE≤5),距离健康状态尚有差距,但已有所改善。
|
|
|
|
1 |
王献溥;;生物圈和生态系统[J];环境保护;1979年02期 |
2 |
田金质;;开发具有我国特色的强化—生态系统氧化塘技术(下)[J];环境工程;1984年06期 |
3 |
徐国荣;;储粮生态[J];生态学杂志;1986年01期 |
4 |
李克煌;秦耀辰;;论县级资源-经济-生态系统优化模式[J];资源开发与市场;1988年02期 |
5 |
王民江;;甜菜虫害研究概况[J];中国甜菜糖业;1989年02期 |
6 |
孟范平;大气CO_2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1994年04期 |
7 |
Tomas J.Goreau;Raymond L.Hayes;蒋逸航;;珊瑚变白现象和海洋“热点”[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4年03期 |
8 |
刘建军,雒文生;优化生态系统和磁化污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5年04期 |
9 |
黄静,韩时忠,何亚琳;沙河村生态系统能量流分析计算[J];贵州环保科技;1995年01期 |
10 |
;人类与生物圈[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7年02期 |
11 |
D.PeterStonehouse,CesareoGiraldez,WillemVanVuuren,赵永宏;环境保护的政策[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8年03期 |
12 |
王令超,王国强;黄土高原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基本类型研究[J];生态经济;1999年02期 |
13 |
;后记[J];第四纪研究;2001年04期 |
14 |
章家恩,徐琪;生态系统退化的动力学解释及其定量表达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
15 |
苏成西;滇池污染与治理的生态学分析[J];新疆环境保护;2004年02期 |
16 |
董得红;论青海省综合生态系统的治理[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5年03期 |
17 |
罗慧,苏正军,刘安麟,刘海英;基于复杂性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演化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05年05期 |
18 |
江栋;李开明;刘军;杨永坤;;黑臭河道生物修复中氧化塘应用研究[J];生态环境;2005年06期 |
19 |
张朋;;人与自然密不可分——推动环境保护从浅生态学走向深生态学境界[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8期 |
20 |
熊飞;李文朝;潘继征;;外界干扰对我国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