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氨醇单胞菌DP58降解吩嗪-1-羧酸(PCA)分子机理的研究
【摘要】:
新型生物农药申嗪霉素,其有效成分为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 PCA),对甜椒疫病和西瓜枯萎病的防治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环境相容性好、生产成本低等显著特点。但在生物防治过程中发现,PCA在大田中易被降解,影响其防治效果,因此需要研究PCA的生物降解机理,了解它的环境行为,为提高申嗪霉素的防治效果、合理使用申嗪霉素奠定基础。本实验室在此前的研究中已经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PCA的菌株——鞘氨醇单胞菌DP58,并对其降解PCA的特性和降解产物进行了探索。
本论文着重研究鞘氨醇单胞菌DP58降解PCA的分子机理。首先,提取鞘氨醇单胞菌DP58全基因组,并使用基因Shear仪将样品随机打断成主带约为6-8kb的片段、再与pUC118载体连接,构建6-8kb的Shotgun基因文库。经过文库检验,以邻苯二酚为显色指示剂从文库中筛选到阳性转化子。然后,以PCA为唯一碳、氮源,将阳性转化子接种于PCA无机盐溶液中,发现其对PCA有一定的降解能力,遂将阳性转化子进行基因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运用NCBI的BLASTn工具,通过网络数据库(http://www.ncbi. nlm. nih.gov/BLAST/)进行比对,了解到转化子插入片段含有五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5),其中orf2-orf4为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与鞘氨醇单胞菌RW1(Sphingomonas sp.Strain RW1)EDO2基因簇中三个连续基因—EDO2、ORFG3和ORFG4相似,相似度达到98%。
将筛选出的基因,对比其在文献报道中的功能,有选择的克隆于pEASY-E1载体T7启动子下,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验证其降解功能。由此发现,orf2与orf4基因所编码的酶在降解中共同起作用,并且都利用了orf3基因所编码的电子传递链。此外,在过表达orf2- orf3- orf4基因的PCA无机盐培养基中,我们分离得到了不稳定的紫色物质,并对其进行了液质联用质谱(LC-MS)检测。检测结果与之前推测的降解中间产物的分子量相吻合,由此,我们对PCA的降解途径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推测。
|
|
|
|
1 |
严登华,何岩,邓伟,于振汉,张平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模型研究[J];环境与开发;2000年03期 |
2 |
台喜生;冯佳丽;李梅;李师翁;;鞘氨醇单胞菌在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
3 |
夏颖,闵航;一株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鉴定及GST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3年06期 |
4 |
刘旭光;邵世光;;一株降解五氯苯酚的鞘氨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
5 |
黄海东;王薇;马挺;李召雨;梁凤来;刘如林;;一种新型生物聚合物的分子组成及特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2期 |
6 |
黄海东;王薇;张禹;马挺;张国佩;梁凤来;刘如林;;生物聚合物Ss合成菌的分类鉴定及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7 |
刘晗;白雪芳;杜昱光;;产黄原胶酶菌种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年01期 |
8 |
李晓慧;贾开志;何健;李顺鹏;;一株毒死蜱降解菌株Sphingomonas sp. Dsp-2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J];土壤学报;2007年04期 |
9 |
苟敏;曲媛媛;杨桦;周集体;李昂;关晓燕;艾芳芳;;鞘氨醇单胞菌:降解芳香化合物的新型微生物资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年02期 |
10 |
黄海东;刘云;刘如林;;合成生物聚合物的重要微生物资源-鞘氨醇单胞菌[J];微生物学报;2009年05期 |
11 |
欧阳主才;王奕恒;高永峰;蒋刚彪;方羽生;;一株具有农药降解潜能的鞘氨醇单胞菌的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
12 |
张杰,刘永生,冯家勋,柏学亮,张忠泽;多环芳烃降解菌ZL5分离鉴定及其降解质粒[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4期 |
13 |
欧阳主才;王奕恒;李小妮;高永峰;蒋刚彪;方羽生;;鞘氨醇单胞菌株XJ对农药的降解效能[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4 |
黄海东;王薇;马挺;张禹;张国沛;李国强;梁凤来;刘如林;;鞘氨醇单胞菌TP-3合成新型生物聚合物Ss的发酵条件优化[J];微生物学通报;2009年02期 |
15 |
王慧萍;谢学辉;柳建设;;强抗锌鞘氨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性机理[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16 |
姚志湘,钱宇,李秀喜;多变量化工过程系统的状态空间及其维数的判定准则[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
17 |
胡杰;何晓红;李大平;刘强;;鞘氨醇单胞菌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年03期 |
18 |
张伟,郑恩让,张锋;基于PCA-RBFN的纸浆漂白过程pH值软测量[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9 |
张杰,刘永生,冯家勋,柏学亮,张忠泽;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克隆、定位和高效表达[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5期 |
20 |
宋国军;王竞;周集体;吕红;;生物强化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溴氨酸废水[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