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用碳质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摘要】: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储能器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碳质电极材料是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水蒸气活化法、模板法、水热法制备出不同孔结构的碳质多孔材料,并考察了其在无机电解液(KOH)体系中的电化学性能。
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在水蒸气流量为1.25mL/min、900℃时活化1h,所制椰壳炭的比表面积、微孔孔容分别为1325m2/g、0.5cm3/g。由该样品制得的电极,在电流密度为0.1A/g充放电时,比电容为135F/g。
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前驱体,金属有机络合聚合物(MOCP)作模板,Na2C03为催化剂,制得一种片状中空结构的层次孔多孔炭。当模板用量为3.5g,预聚合温度为25℃老化时间为5天时,所制材料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分别为1921m2/g和1.74cm3/g。该电极材料在0.1A/g充放电时的比电容为155F/g;当电流密度提高到10A/g时,电容保持率达87%。
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出比表面积、总孔容分别为1850m2/g、1.35cm3/g的中孔炭微球(MCM)。当在比表面积为3200m2/g的超级活性炭(HSAC)中添加20%的MCM后,复合电极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在0.1A/g充放电时,比电容为272F/g;当电流密度增大到15A/g时,电容保持率达81%。这是由于当MCM添加到HSAC中时,其独特的中孔结构及相对较小的粒径,可以提高电极的电子导电性和减小电解液离子在电极内的扩散阻力,从而提高复合电极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
|
|
|
|
1 |
孟庆函,刘玲,宋怀河,凌立成;超级电容器用复合炭极板电极的电化学性能[J];电源技术;2004年07期 |
2 |
;Maxwell高性能‘D-CELL’超级电容器,满足汽车和工业市场需求[J];电子产品世界;2006年18期 |
3 |
汪形艳,王先友,黄伟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J];电池;2004年03期 |
4 |
张治安,杨邦朝,邓梅根,胡永达;超级电容器氧化锰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无机材料学报;2005年03期 |
5 |
刘宝华;;中上:剑走超级电容[J];中国汽车界;2009年07期 |
6 |
焦其军;;发挥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在电动车中的作用[J];汽车与配件;2010年22期 |
7 |
谢振明;;立足国家级科技强市建设 争创绿色能源结构孵化基地——关于宁波市研发和生产超级电容器的建议[J];宁波节能;2010年03期 |
8 |
本刊编辑部;崔大山;;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 中国首创的电动车新电源[J];时代汽车;2011年09期 |
9 |
刘志祥,张密林,闪星,董国君;千法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J];电源技术;2001年05期 |
10 |
王晓峰,王大志,梁吉;20伏高电压型碳纳米管超级电容器的研制[J];电子学报;2003年08期 |
11 |
张治安,杨邦朝,胡永达,汪斌华;超级电容器氧化锰电极电容特性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5年02期 |
12 |
王大伟;成会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新进展[J];科学通报;2008年08期 |
13 |
屈伟平;林燕;;智能电网中的超级电容技术[J];电器工业;2009年11期 |
14 |
纪秀磊;;能源储存之二——超级电容器[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配合人教社教材);2011年03期 |
15 |
张熊;马衍伟;;纳米电极材料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J];新材料产业;2011年04期 |
16 |
张宝宏,刘彦芳,李会娟;Ag_2O超级电容器的研究[J];应用科技;2004年10期 |
17 |
苏凌浩,范少华;物理化学综合实验设计——纳米MnO_2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8 |
刘鹿生;;超级电容器挑战电信的电池[J];电力电子;2004年05期 |
19 |
张治安,杨邦朝,邓梅根,胡永达,汪斌华;超级电容器纳米氧化锰电极材料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学报;2004年17期 |
20 |
王晓峰;碳纳米管超级电容器的研制和应用[J];电源技术;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