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检测器的自抗扰控制算法研究
【摘要】:新能源汽车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这突出优势将使其逐渐取代传统汽车,成为新兴的交通工具。电机是新能源车的驱动力来源,而永磁同步电机(PMSM)具有体积小,输出力矩大,效率高等优点,经常被新能源车选作为驱动电机。传统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一般是需要复杂的位置检测装置来确保系统正常可靠运行,系统的成本与复杂性都很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频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检测器矢量控制系统,省去位置检测装置,同时引入自抗扰控制算法,既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成本又提高了电机驱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频注入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转子位置估计和转速计算的过程,并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了基于高频注入方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检测器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得出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文章对纯延时滤器、同轴高通滤波、锁相环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参数选择对转子位置估计精度的影响。随后在基于高频注入方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检测器矢量控制系统中引入自抗扰控制算法,用新型的自抗扰控制器取代了传统的PI控制器。文章对自抗扰控制器结构及其算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讨论,按分离性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了跟踪微分器(TD)、非线性误差反馈控制率(NLSEF)和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同时把“时间尺度”的概念应用到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整定中,为其参数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改进后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检测器矢量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采用自抗扰控制器后,具有超调低、收敛速度快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可以看出,自抗扰控制在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应用上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M341
|
|
|
|
1 |
邵立伟;廖晓钟;张宇河;邓青宇;;自抗扰控制器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2 |
许家群,朱建光,邢伟,唐任远;电动汽车驱动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效率优化控制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7期 |
3 |
梁艳,李永东;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中转子初始位置的估算方法[J];电工技术杂志;2003年02期 |
4 |
张荣;基于串联型自抗扰控制器的逐次求精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5 |
许峻峰,冯江华,许建平;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综述[J];机车电传动;2005年03期 |
6 |
陈清泉,孙立清;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导报;2005年04期 |
7 |
黄一,韩京清;非线性连续二阶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分析与设计[J];科学通报;2000年13期 |
8 |
朱发国,陈学允;非线性跟踪微分器的分析与改进(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9年06期 |
9 |
张荣,韩京清;用模型补偿自抗扰控制器进行参数辨识[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年01期 |
10 |
王伟,韩京清;估计非线性系统参数的一种方法[J];控制与决策;1993年03期 |
|
|
|
|
|
1 |
贺力勤;改善异步电机低速性能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2 |
温照方,陈培正,王先逵;高推力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控制中的电流补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3 |
近藤稔,易厚梅;永磁同步电动机在铁道机车动车上的应用[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3年01期 |
4 |
T.Klockow,王渤洪;永久磁铁励磁的牵引电动机[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3年04期 |
5 |
陈亚光,赵双元;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在PMSM调速系统中的应用[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
6 |
李鸿儒,白湘波,顾树生;基于神经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的鲁棒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7 |
梁振鸿,温旭辉;应用过调制技术扩展永磁同步电机运行区域[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1期 |
8 |
刘毅,贺益康,秦峰,章玮;基于传感器集成概念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检测[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4期 |
9 |
马幼捷;王新志;周雪松;;基于微分几何理论和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励磁控制器设计[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7年01期 |
10 |
夏长亮,文德,范娟,杨晓军;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