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基因微气泡超声造影剂的研究
【摘要】:微气泡超声造影剂(Microbubble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mUCA)由于其内部包含气体的可压缩性,使其具有较强的回波反射性能,是目前常用的医学超声检测信号的诊断药剂。近几年研究发现微气泡超声造影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内基因载体,能明显提高体内局部组织的基因转染和表达,有望成为一种简便、安全、高效的体内转染方法。本文就携带基因微气泡造影剂的制备及其性能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
(1)设计制备了甘油、蔗糖作为包膜材料外部携带小牛胸腺DNA的微气泡超声造影剂。首先通过磁力搅拌产生初微气泡,应用同轴静电雾化法对初微气泡采用PLGA溶液包裹。通过调整溶液及实验过程参数,制备出微气泡超声造影剂粒径分布均匀,绝大部分微气泡粒径在5微米以下;
(2)微气泡超声造影剂的基因携带检测表明,微气泡造影剂基因的承载率为大约32%;另外,使用血细胞计数器分析微气泡超声造影剂的初始浓度及其放置24小时后的浓度,通过浓度的变化分析得知微气泡超声造影剂的稳定性较好;
(3)对所制备的微气泡超声造影剂进行了声学性能的检测,结果显示微气泡超声造影剂有明显的回波反射性能;
|
|
|
|
1 |
杜永峰,万明习,王素品,宗瑜瑾;基于表面活性剂的纳米包膜微泡超声造影剂[J];化工学报;2003年06期 |
2 |
叶杉;;超声造影剂研究进展[J];杭州化工;2002年01期 |
3 |
刘杰惠,龚秀芬,章东,邵力正,李肖蓉,张琴兰;超声造影剂的声学特性(英文)[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4 |
吕丰;陈素霞;刘天军;孙洪范;;N-羧甲基壳聚糖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5 |
杨莉;刘政;左松;谭开彬;高云华;;机械振荡法制备负电荷超声造影剂的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12期 |
6 |
卓仁禧,丁雄军,傅功成,李威;包核为H_2O_2的超声造影剂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0年06期 |
7 |
张雪华;李映良;全学模;王志刚;李攀;唐毅;;载卡莫司汀脂质超声造影剂制备及特性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
8 |
杜永峰,吕方,刘建江;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微泡型超声造影剂[J];化工进展;2001年09期 |
9 |
宗瑜瑾;万明习;王素品;;包膜超声造影微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备与实验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6年01期 |
10 |
逯佩荣;刘群奇;;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配制方法的优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年02期 |
11 |
杜永峰,吕方;微乳状液体系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1999年10期 |
12 |
高彩霞;杜永峰;姚秉华;;超声造影剂微泡尺寸分布及浓度测量方法[J];福建分析测试;2007年02期 |
13 |
冯敏;赵洪洋;张丽;刘莹莹;谢明星;符荣;;纳米级脂质微泡的制备及其在动脉血栓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12期 |
14 |
詹达;马小波;刘卫丽;朱鸣;宋志棠;;用smart-cut方法制备GOI材料及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7年03期 |
15 |
;专利信息 精细化工[J];化工科技市场;2002年11期 |
16 |
王红星;纪志永;李鑫钢;齐延龙;;膜法供氧的传质过程研究[J];化学工程;2008年02期 |
17 |
;《杭州化工》2002年1~4期总目次索引[J];杭州化工;2002年04期 |
18 |
王辰允;杜丽娜;周文英;程志刚;金义光;;载阿霉素超声敏感纳米泡的制备与性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年02期 |
19 |
朱斌;许时婴;夏书芹;;脂质体空气微泡的制备[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年03期 |
20 |
杨莉;刘政;左松;谭开彬;高云华;付赤学;李秋颖;;脂膜微泡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制备[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