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CO_2的研究
【摘要】: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气体导致全球日益变暖,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条件带来严重的威胁。CO:捕获与封存是在短期内能够稳定或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膜气吸收技术耦合了气体膜分离技术与气体吸收技术的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CO2分离工艺,但该技术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论文基于该新型分离技术,围绕膜气吸收系统的传质过程和长期稳定性、酸性气体共脱除的可行性、膜和溶剂的交互作用机理及膜表面疏水性能的提高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作为反应器,搭建了从模拟烟气中分离CO2的实验装置,研究了膜气吸收系统分离CO2的传质过程,考察了各种工艺参数对系统吸收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膜组件长周期连续运行时的稳定性。研究发现该新型分离系统可以获得较高的CO:脱除效率和传质速率,但膜孔润湿使膜相传质阻力增加,成为制约膜气吸收系统高效分离烟气中CO2的关键因素,通过增加气相压力的方法可以瞬间恢复膜接触器的大部分吸收性能。
研究了用MEA溶液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内实现CO:和SO:共脱除的可行性,考察了SO:存在对CO: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膜气吸收系统可以同时高效脱除这两种酸性气体;烟气中的SO2会消耗部分吸收剂,降低了CO2的脱除率和传质速率,但低浓度的SO2对CO2吸收性能的影响有限。
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分析了吸收剂侵蚀的聚丙烯膜丝,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吸收-溶胀机理,研究了膜和吸收剂之间交互作用对膜孔形貌和表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减缓膜孔润湿现象的方案。研究发现,吸附在聚丙烯基体分子链内的吸收剂分子所引起的膜丝溶胀是造成膜孔润湿的主要原因,膜和溶剂的交互作用和膜孔润湿是影响传质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研制表面张力较高的新型吸收剂和提高膜接触器的疏水性能等方法可以减缓或预防膜孔润湿现象。
利用表面涂覆工艺制备了具有超疏水表面的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研究了非溶剂类型对改性膜的表面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表而改性工艺对膜丝疏水性能和膜组件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等质量配比的环己酮与丁酮作非溶剂时,所获得的改性表而具有较好的涂覆均匀性、疏水性能和适当的改性时间。经过表而改性处理的膜丝在疏水性和抗润湿性方而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系统长周期运行的角度来说,该表而涂覆工艺可以提高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疏水性能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
|
|
|
1 |
黄冬兰,王金渠,贺高红,张秀娟,杨宝功;膜接触器的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05年01期 |
2 |
陆建刚,王连军,李健生,孙秀云;气液膜接触器分离混合气中CO_2过程研究[J];环境工程;2004年06期 |
3 |
袁文峰,张卫风,王树源,方梦祥,徐志康,骆仲泱,岑可法;微孔型膜接触器分离模拟烟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J];能源工程;2004年04期 |
4 |
张德懋;热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矿石中CO_2的新装置[J];岩矿测试;1987年02期 |
5 |
闫慧茹;CO_2再生塔组焊(A-DA_(402))[J];内蒙古石油化工;1999年03期 |
6 |
陈炜,朱宝库,王建黎,徐又一,徐志康;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CO_2/N_2混合气体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4年01期 |
7 |
徐广宇;徐建兵;廖丽萍;周伊;臧阳陵;;2,4,6–三甲基苯甲酸的合成[J];化工进展;2007年03期 |
8 |
C.H.Threlkeld
,陈葆新;用红外CO_2分析器检测细菌性污染[J];食品工业科技;1984年02期 |
9 |
詹姆斯·莱迪;CO_2灭火剂[J];消防科学与技术;1992年S1期 |
10 |
卢振举,林培滋,罗烘原,梁东白,林励吾;催化加氢转化CO_2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4年02期 |
11 |
张士莹;用超临界CO_2清洗部件的新型工业装置[J];河北化工;1994年02期 |
12 |
;NBC-400-1系列CO_2气体保护焊机[J];机电新产品导报;1994年08期 |
13 |
何建坤;中国未来能源系统减排CO_2的技术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1996年01期 |
14 |
王春乙;;OTC-1型开顶式气室的结构和性能与国内外同类气室的比较[J];环境科学进展;1996年01期 |
15 |
曹信孚;日研制以CO_2等为原料的环境和谐型塑料[J];江苏环境科技;1997年04期 |
16 |
蔡学军;矿物燃料电厂CO_2的处理[J];北方环境;1997年02期 |
17 |
于申,李国诚,于家升;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绝缘材料热解产物中CO_2含量[J];高师理科学刊;1998年01期 |
18 |
武正华;超临界CO_2处理含氰废水初步研究[J];环境导报;1998年05期 |
19 |
;Sabic开发出乙二醇装置CO_2提纯工艺[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9年04期 |
20 |
周家贤;21世纪的新碳源[J];煤化工;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