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老人社会融入个体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流动性增大以及我国家庭结构和养老方式等的变化,我国老年流动人口将越来越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由外省市迁移至上海的常住老年人口为15.95万人。本文将流动与迁移的原因为随同子女到城市居住的老人称为随迁老人。随迁老人迁居到新的城市,不仅其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发生转变,还可能在新的城市生活中面临各种适应问题。然而,面对相同的城市与社区环境,随迁老人的融入程度各不相同。可见,不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随迁老人社会融入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个体影响因素”作为研究问题,选取随迁老人为研究对象,对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因素进行研究,以探索老年流动群体的社会融入情况。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浦东某社区一位随迁老人陶伯伯作为典型个案,采用深度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资料收集。本文主要运用生命历程理论为分析视角,充分了解随迁老人在不同生命历程中的累积、生活中重大事件和社会发展变迁的相互影响对随迁老人个人特质和家庭产生的影响和资源的累积,进而对随迁后的社会融入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发现,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顺序和程度各不相同,具体而言,经济层面的融入程度最高,且最容易完成;社区参与人际交往方面的融入其次;心理层面的融入程度最低,且最难完成。而在随迁老人的生命历程中家庭环境的变迁、家庭成员的密切关系,自身心态、接受的教育程度和职业生涯的变迁对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影响最为密切。政策环境的变化对生命历程的影响有不可抗的,也有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同的主观能动性会塑造完全不同的生命历程。这些因素在不同的生命阶段转化为优势,并不断累积,最终对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