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抗癌药物的多功能PAMAM树状大分子:合成、表征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应用
【摘要】:我们报道了一种癌症靶向治疗的方法,即用多功能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来包裹抗癌药物。在这种方法中,第五代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表面的氨基先修饰异硫氰酸荧光素和叶酸分子,再进行剩余氨基的全部乙酰化来中和其表面的电荷。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步骤:
(1)将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52.0 mg,0.002 mmol)溶解于5 mL的DMSO溶液中,在搅拌的情况下,逐滴地加入5 mL含FI (3.9 mg,0.01 mmol)的DMSO溶液。反应24h,将反应溶液放入透析袋(MWCO=10,000)中,在PBS中透析3次,再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次,最后将透析袋中的溶液冻干即得G5.NH2-FI。
(2)将FA (2.55mg,0.00577mmol)溶解在5 mL的DMSO溶液当中,然后加入EDC (22.1mg,0.1154mmol),在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3h后,将混合溶液逐滴地加入到5 mL含G5.NH2-FI (35.0mg, 0.00115mmol)的DMSO溶液当中,搅拌反应3天,将反应溶液放入透析袋(MWCO=10,000)中,在PBS中透析3次,再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次,最后将透析袋中的溶液冻干即得G5.NH2-FI-FA。
(3)将G5.NH2-FI-FA (26.3mg,0.00087mmol)溶解在5 mL的DMSO溶液当中,加入TEA (52.74mg,0.52128mmol),然后逐滴地加入5 mL含乙酸酐(44.35mg,0.4344mmol)的DMSO溶液中,搅拌反应1天,将反应溶液放入透析袋(MWCO=10,000)中,在PBS中透析3次,再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次,最后将透析袋中的溶液冻干即得G5.NHAc-FI-FA。
合成出的多功能的树状大分子(G5.NHAc-FI-FA)然后用来包裹抗癌药物,2-甲氧基雌二醇(2-ME)或阿霉素(DOX),以便将抗癌药物靶向地传递到高叶酸受体表达的癌症细胞表面。包裹方法见下:将10mg G5.NHAc-FI-FA溶解在1.5 mL水中,十当量的药物溶于300μL甲醇中,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搅拌过夜使甲醇溶液充分蒸发,然后将混合溶液离心(7,000 rpm,10min)。将沉淀即未包裹的药物溶于1mL甲醇溶液做HPLC分析,从而确定药物的负载量;上清液收集冻干从而得到G5.NHAc-FI-FA/药物复合物。
实验结果与结论:HPLC分析发现,每个G5.NHAc-FI-FA分子可以包裹大约3.7个2-ME分子或是1.0个DOX分子,并且所形成的G5.NHAc-FI-FA/药物复合物都是水溶性且稳定的。体外的释放实验发现,被多功能树状大分子负载的抗癌药物以一定的释放速度释放。MTT分析和细胞形态变化证明了G5.NHAc-FI-FA/药物复合物对那些高叶酸受体表达的癌症细胞有着专一的靶向治疗作用。本研究发现,多功能的树状大分子很可能作为一般的药物载体来包裹不同的抗癌药物来实现不同类型癌症的靶向治疗。
|
|
|
|
1 |
唐亚娟,叶玲;树状大分子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3年06期 |
2 |
郑畅;乔明曦;鄢璐;胡海洋;陈大为;;树状大分子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07年09期 |
3 |
唐杨;马丽芳;郭丽;贺世超;游小杰;;树状大分子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新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4期 |
4 |
杨华,王颖,苏健婷,王良海,朱莹,唐静成;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的甲氨蝶呤体外释放行为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5 |
李晓琳;胡海梅;;聚酰胺-胺形树状大分子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
6 |
周玉兰
,刘永利,杨华,叶玲,顾微;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7 |
夏晓莹;刘玉敏;刘河;刘守信;;丙-谷二肽树状大分子的合成[J];中国新药杂志;2011年18期 |
8 |
陈双玲,叶玲;树状大分子:一类新型的纳米容器和输送装置[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年03期 |
9 |
史向阳;蔡红东;;基于树状大分子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进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
10 |
宋永玉;孙玉琦;胡海洋;乔明曦;赵秀丽;陈大为;;阿霉素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脂质体包覆物的制备与评价[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
11 |
杨华,叶玲,唐静成,沈小沛,彭炜,王颖;甲氨蝶呤-G4.0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体外释放初探[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2 |
许晶;章龙珍;;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2年05期 |
13 |
叶玲,顾微,周玉兰;生物材料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在医学领域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2年04期 |
14 |
江宽;孙雅楠;李永梅;刘涛;杨凌飞;朱江畅;石璐;李维凤;;G2.0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及其水杨醛修饰物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4年01期 |
15 |
杜彬荣;章宝娟;胡斌;;Co~(2+)对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和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21期 |
16 |
杨云云;胡海洋;刘丹;晋运环;贾丽;陈大为;;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及其PEG修饰物的合成、表征与载药性能[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
17 |
戴华胄;马丽芳;郭丽;贺世超;曾国城;;PEG化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其作为喜树碱药物载体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9年02期 |
18 |
赵俊义;王驰;;糖树状大分子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
19 |
牛小玲,冯震,苗延青;一种新型的药物纳米载体——树枝形聚合物[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