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机械中粘性流体断流机理与技术研究
【摘要】:在粘性流体灌装计量充填中,对于计量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贵重的食品、药品和保健品计量精度要求很高。而影响计量精度的关键在于计量充填机构的充填出流口处的断流。
断流指流体在灌装机械中进行计量充填时完成一个单元流体物料的结束过程。流体物料在计量充填机构充填动作完成后往往产生粘连,使流体物料单元之间或流体物料与充填出流口之间不能断开,有时导致物料粘附在包装封口处影响封口质量,粘稠流体的充填更为突出。分析表明影响粘稠流体在灌装计量充填的断流效果关键因素之一是充填管口特性。本研究问题就是探索充填管口特性对粘性流体断流效果的影响理论与技术问题。
粘性流体在充填管口内的压力分布及其变化,将影响到断流。充填管口内流体的压力分布和变化与管口孔形有直接的关系。试验表明,用不同的充填管口进行计量,充填口处产生压力降,压力降小的充填管口更有利于断流。这是因为压力降小,使流体物料在管口内滞留的时间短,从而有利于断流。而在出流口处,因施压而使流体流出进行充填,其流体分别产生层流、紊流和流层能量损失。这些流动特性决定了出口处液滴的形成问题,进一步影响到流体充填时的断流。影响断流的因素很多,包括孔径,充填机构挤出压力,流体在孔口壁处的表面张力,流体粘度和温度,流体的毛细管现象、充填管出流孔口结构与形状等。
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性。建立粘性流体的动表面张力模型和断流管径数学模型,并研究流体特性与出流计量机构流通管径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探索。借助流体力学和机械传动已有的三种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实验研究法、数值计算法。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法与实验研究法相结合进行,可丰富现有的流体机械理论和灌装机械设计理论。
第一章将流体断流研究相关理论分成两个阶段进行文献综述。这两个阶段就是流体断流相关的流体力学研究历史回顾和流体断流相关的当代研究。前一阶段主要是流体力学的研究,其中包含一些流体断流的局部内容;后一阶段形成了一些与流体断流相关概念,但是都没有系统的研究。同时论述了课题拟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学术意义与应用价值。
第二章根据雷诺实验的研究方法和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研究分析了流体流经表面对圆管层流特性的影响,管口流体出流特性,断流的物理意义,流体单元受力等问题。然后设计了粘性流体断流实验系统(装置),最后根据出流管口粘性流体的平衡问题建立了粘性流体断流的数学模型。分别得到了铅垂方向圆形出流管口(喷嘴)在动力学条件下断流管径的数学模型和静力学条件下断流管径的数学模型,按雷诺数来界定,前者适应高速充填包装,后者适应于中低速充填包装。
第三章利用能量法对粘性流体在流动中的损失进行了研究。分别分析了对理想流体、实际流体流动中的能量平衡,圆管内层流沿程损失、圆管内紊流沿程损失、圆管内流体沿程损失和变截面内流体沿程损失问题,同时研究了不同变截管孔的当量直径。它们都会影响到粘性流体在流动中的断流,其决定因素雷诺数和能量。。
第四章主要研究不同孔口出流时的压力、出流状态、不同出流孔口形状对粘性流体断流的影响和比较。重点研究均压方孔间隙流动,均压平行端面的径向流动,孔口间隙与功率损失的关系,出流管口对粘性流体断流效果的影响。这些都影响到粘性流体的流动特性和断流,分析结论表明圆孔比方孔更利于断流。
第五章对试验步骤、方法、过程进行了设计,确定四种不同粘度流体物料进行试验,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式进行断流管径试验,得到相关数据,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最后通过对数学模型的线性化分析,验证了流体断流管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
第六章对所研究的粘性流体断流理论与技术进行总结与展望。对研究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对进一步深化工作予以展望。主要从理论分析、试验两方面进行总结,并归纳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同时对断流管径相关的结构、内部形状及高速灌装的定量分析进行展望。
|
|
|
|
1 |
王仁,梁北援,孙荀英;巷道大变形的粘性流体有限元分析[J];力学学报;1985年02期 |
2 |
王振东;粘性流体的等流分布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0期 |
3 |
;待发论文摘要 粘性流体圆柱绕流的有限元模拟[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4 |
巫孝南;关于轴对称情形下粘性流体Stokes方程的有限元分析[J];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1987年01期 |
5 |
王少波,刘元杰,梁醒培,赵明皞,王正伟;弹性板在粘性流体中的耦合振动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7期 |
6 |
孙建安,张万顺,赵金保;预处理方法研究粘性流体定常流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7 |
王维佳;粘性可压缩流体中的波[J];地球物理学报;1984年01期 |
8 |
刘敏嘉,陶明德;在粘性流体中船行波的速度场[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2年10期 |
9 |
袁镒吾;粘性流体运动自型问题的分析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5年09期 |
10 |
樊丽俭;关于粘流伯努利方程的存疑与新证[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1 |
刘爱萍,宋伟;量纲分析的进一步细化[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
12 |
许亚楠;侯国林;阿拉坦仓;;平面粘性流体扰动问题的变分原理及双正交关系[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1年02期 |
13 |
杨德全,韩庆书;二维粘性流动的边界元方法[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5年01期 |
14 |
樊洪明,王小华,何钟怡;粘性流体圆柱绕流的有限元模拟[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5 |
马坚伟,徐新生,杨慧珠,钟万勰;平面粘性流体扰动与哈密顿体系[J];应用力学学报;2001年04期 |
16 |
万德成;;粘性流场中固体颗粒启动和沉降过程的直接数值模拟[J];人民珠江;2006年06期 |
17 |
万旺根;樊昌信;;耳蜗中粘性流体的速度分布及压力梯度分布[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18 |
高效伟;;流体力学边界元算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9期 |
19 |
陈景尧;;再论气泡、液滴和固体球在粘性流体的运动 管壁的影响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3期 |
20 |
周竟勤;粘性流体的通用微分能量守恒方程式的推导及其逸散函数的一般表达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