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色织土布图案研究
【摘要】:南通是中国著名的“土布之乡”,蓝染之乡。本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南通花色工艺土布品类里头的色织土布图案。有关于色织土布民间传统的手工织造过程、广义的基本花色概述性研究已经存在,本研究运用设计学、装饰心理学、结合历史学、民俗学等领域相关理论及实物分析和考察,对色织土布图案的母题、图案构成及组织法则、形式美感、图案构成及组织法则与南通其他花色工艺土布纹样之间的关联性及延续性进行较为详细的归纳总结。南通色织土布从纺纱、织布均为手工完成,发展到由机器织纱、手工织造的方式,不论是本土纱线、还是所谓洋纱,这种流传于广大农村、有别于动力机械化大生产,具有不可量产,织造者主导为特色的面料具有一定的手工感,同市场化的商品面料相比别具一格。针对研究内容文献记载及图像资料的缺乏,本研究从南通地区的南通纺织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唐闸地区,崇明地区的前卫村三民文化村、新河镇兴教村、向化镇等地实地考察搜集了近400余块现存的大约集中在1940年代到1990年代的南通色织土布花色,经过分析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及成果:(1)南通色织土布的图案在文献中记载丰富,现存实物中所搜集到的元素有三种,可以分为几何类、具象类及文字提花类。几何类在其中占有最大比重,其中的类别可以概括分为宗教神话、自然类、动植物类及日常生活类。其中一部分属于母题。(2)根据点、线、面的构成,分析归纳南通色织土布在点元素的运用上具有点缀、平衡、动感、视觉延续、视觉定位的作用。直线构成在运用上居于多数。具象的面与抽象的面构成虚实对比,突出图案重点。对于点、线、面的研究可以作为总结色织土布的构成法则上的理论依据。(3)通过分析南通色织土布单独图案的骨骼形式,总结出南通色织土布的单独纹样的对称方式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旋转对称三种。芦扉花纹样产生年代久远,变化丰富,除了一根、两根芦扉花有平行排布外,本研究以拥有完整的“卍”字形旋转单位为标准界定,从单独纹样的骨骼形式入手,归纳芦纹的变化形态。通过分析南通色织土布连续图案的骨骼形式,总结出其二方连续纹样与四方连续纹样的各种表现形式。(4)结合装饰心理学领域相关理论,本研究选择运用了其中部分理论框架,对南通色织土布图案从形式与秩序美感层面进行梳理,包含了对称、虚实、疏密、比例、尺度、类比节奏及韵律的思考。(5)通过提取和罗列南通色织土布的色彩,分析归纳南通色织土布在单色用色、双色配比、多色配比上的用色特征,总结出南通色织土布在单色、双色、相似色彩对比、对比色彩对比上的使用习惯。色彩面积对比是面料主色调的直接体现。(6)通过资料比对,搜集实物等方式,总结南通色织土布图案在服饰用品及家居用品上的运用,从花色、形制、实用性等方面分析南通色织土布图案在近现代的使用。(7)联系南通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地缘关系、宗教传统、民俗寓意、审美取向,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南通色织土布图案母题的来源、构成与组织法则上及色彩应用上的影响。(8)本研究对于当代设计中南通色织土布图案应用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南通色土布的开发优势及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结合当代设计热点、流行趋势及审美情趣,运用设计原理及方法,提出色织土布改造设计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