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集团化运营、融资约束与投资效率研究
【摘要】: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在众多的组织形式中,企业集团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由于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因而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企业集团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也不断增强。学术界对企业集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这一组织形式的研究,除了集中于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这一发展战略外,还包括对集团化运营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本文结合投融资理论,将集团企业与独立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对集团化运营所产生的融资与投资效果进行深入研究。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一直是国内外财务理论研究的热点,企业能否以最有效的方式筹集到发展所需的资金并进行合理投资至关重要。在企业发展的早期,融资方式较为单一,多集中于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然而债务融资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等要求较高,且外部资本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等,无法了解到企业的真实发展状况,导致融资约束的存在。而企业集团由于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分配资金,以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能够有效的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另一方面,在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资本配置效率成为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一般认为,内部资本市场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够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状况,另一方面,又有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同时,考虑到制度背景,由于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国有企业集团和民营企业集团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时,对投资效率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选择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4920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样本公司的融资约束情况进行判定,用定量分析的办法,建立一个融资约束模型,估计出样本公司融资约束水平的大小。然后引入richardson模型,使用残差估值对样本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水平进行计量,以此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最后进行实证检验分析。本文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验证上市公司能够通过集团化运营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效果,其次将企业集团作为调节变量,检验企业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与独立企业相比,其融资约束变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有何不同。同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企业集团的所有权性质进行分组,用分组比较的方法检验国有企业集团与民营企业集团在融资约束和投资效率研究的差异。研究结论首先表明,集团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水平要比独立企业低,因而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式与独立企业相比能够很好的缓解融资约束;其次,企业集团这一组织形式伴随着融资约束的缓解会对投资效率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集团化运营可能会进一步刺激到过度投资,这一现象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而对于投资不足的状况,无论是在全样本分析还是在分组分析中,并不能起到缓解投资不足的作用,这一状况主要是集中于民营企业。这可能是由于民营企业本身资金来源受限,即使通过企业集团这一组织形式也并不能很好的改善企业投资不足的状况;同时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因素众多,仅仅以融资约束这一变量来衡量投资效率并不能得到很好的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75;F8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