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腈纶针织产品的服用性能研究
【摘要】:在本课题中,通过对国内外腈纶纤维的发展进程、发展现状以及生产工艺的研究探讨,分析了我国国产腈纶的不足之处,得出了“加快发展我国差别化腈纶及其纺织产品是当务之急”的结论。本课题旨在对异形腈纶针织产品服用性能进行研究。
本文中所使用的异形腈纶纤维不同于普通腈纶纤维,是采用干法纺丝方法制得的。本文测试了异形截面腈纶纤维和普通腈纶纤维的强伸性、摩擦系数、弯曲刚度以及回潮率等,测试了异形腈纶30/毛70、异形腈纶70/毛30、普通腈纶70/毛30三种毛腈混纺纱线的强伸性、摩擦:系数、弯曲刚度、回潮率和毛羽情况。对上述三种纱线织得的针织物进行了染色以及后整理,测试、对比并分析如下所述服用性能。
1、织物的常规服用性能:测试、分析了三种织物的顶破强力、抗起毛起球性,得出结论:异形腈纶70/毛30无论顶破强力还是抗起毛起球性都是三者当中最好的。
2、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测试、分析了三种织物的保暖性、透湿性和透气性,分析其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异形腈纶70/毛30保暖性能、透湿性能不如异形腈纶30/毛
|
|
|
|
1 |
胡誉满,谢晓鸣;面料服用性能优选的多属性模糊决策[J];工科数学;2001年04期 |
2 |
岳向丽,吴坚,李淳;粘合衬对服装面料服用性能的影响[J];北京纺织;2003年06期 |
3 |
寇勇琦;党旭艳;洪益明;;毛涤/棉交织比对织物性能的影响[J];纺织科技进展;2008年06期 |
4 |
张国兴;王俊丽;杨启东;许畅;;针织物抗钩丝性能影响因素探讨[J];针织工业;2011年06期 |
5 |
范德炘,俞权,薛美君,刘定武,邓振尧;绢/涤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J];纺织学报;1985年12期 |
6 |
谭磊;潘伯荣;汤振民;;橡筋袜口服用性能的探讨[J];针织工业;1993年05期 |
7 |
张秋勇;用集对分析法研究西服面料的服用性能[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8 |
王晓明;提高苎麻织物的服用性能[J];印染;2000年12期 |
9 |
王晓明;苎麻织物的纤维素酶处理探讨[J];印染助剂;2000年02期 |
10 |
罗纪华,马艺华,黄海珍,丁绍敏;各种整理苎麻织物服用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定[J];广西纺织科技;2000年01期 |
11 |
罗纪华,马艺华,黄海珍,丁绍敏;苎麻织物服用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定[J];北京纺织;2001年05期 |
12 |
施黎明;面料的流行性及与内在性能的关系[J];丝绸;2002年07期 |
13 |
吴湘济;棉型服装面料服用性能测试分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4 |
罗纪华,马艺华,黄海珍;天丝苎麻服装面料服用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定[J];广西纺织科技;2004年02期 |
15 |
杜兆芳,诸声伟,汪公玉;用DPS分析再生纤维织物服用性能[J];纺织学报;2005年03期 |
16 |
赵博;竹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服用性能[J];纺织科技进展;2005年02期 |
17 |
吴济宏;母艳荣;郭亚星;;Model凉爽针织面料的研究[J];现代纺织技术;2006年01期 |
18 |
孟春丽;吕英智;;棉织物的胺化改性对其性能的影响[J];印染助剂;2007年12期 |
19 |
肖丰;李营建;;牛奶蛋白纤维混纺针织面料的开发[J];针织工业;2008年05期 |
20 |
郑玮;;服装投产前原材料的理化性能测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