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营养元素的时间序列分析和富营养化风险预测
【摘要】:苏州河是黄浦江的最大支流,也是太湖与黄浦江的主要联系水道之一,是上海市重要的自然水体,目前其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水体富营养化。我们以1983~200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进行预测,并结合2005年四个季度的四氮二磷(NH_3-N、NO_2-N、NO_3-N、TN、PO_4-P、TP)和chla(叶绿素a)监测数据的分析,全面预测苏州河面临的富营养化风险。
通过对苏州河上下游营养盐历史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苏州河具有较高的氮磷负荷,氨氮20年均值下游是上游的2倍以上,近年来上游氮增高成为苏州河水质变化新趋势;亚硝酸盐浓度无空间波动,但溶解氧的不稳定,硝酸盐1986~2002均值下游(0.68mg/L)只有上游(3.24mg/L)的五分之一;上游总磷水平1991年前后从0.926mg/L下降到0.283mg/L,下游20年来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多年均值0.86mg/L,溶解性氮磷营养盐均占60%以上。
从2005年实测结果的空间差异来看,苏州河从上游到下游富营养化潜能逐渐增强,营养盐和叶绿素a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上下游叶绿素a和氮均呈负相关,增加氮的外源输入已经不能促进藻类繁殖,磷和叶绿素a呈现明显的正相关,高的叶绿素a浓度说明上述营养元素的高浓度已经产生了生物学效应,大规模水华爆发的危险是现
|
|
|
|
1 |
黄杰;钱瑾;殷浩文;;ARIMA模型在苏州河总磷预测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
2 |
张治中;;滇池氮与富营养化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07年06期 |
3 |
吕志江;稲森隆平;稲森悠平;石田庆一;林纪男;西村浩;;大型水生动物和沉水植物共生下水质净化机能解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6期 |
4 |
韦岩松;陶增才;童张法;吴烈善;李海德;;南宁市南湖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2006年04期 |
5 |
刘春光;王春生;李贺;赵乐军;李国良;孙红文;庄源益;;几种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S2期 |
6 |
吴润;任珺;陶玲;吴春燕;;湖泊污染生物修复工程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0年01期 |
7 |
王翔宇;詹冬梅;李美真;徐智广;;大型海藻吸收氮磷营养盐能力的初步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
8 |
姜登岭;马轩凯;倪国葳;张树德;曹国凭;;氮、磷对陡河水库藻类生长的影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9 |
张智,林艳,梁健;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措施[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
10 |
马效民,刘兴坡,臧景红;富营养化与赤潮[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11 |
张运林,,秦伯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演变及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1年06期 |
12 |
佟玉洁,朱琳;天津津河营养状态综合评价及防治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2期 |
13 |
马蔚纯,陈燕;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苏州河进行综合整治[J];上海环境科学;1998年06期 |
14 |
杨贤智;苏州河主要支流就地净化工程之我见[J];工业技术进步;1999年02期 |
15 |
徐祖信,廖振良,张锦平;基于数学模型的苏州河上游和支流水质对干流水质的影响分析[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4年06期 |
16 |
陆拯;;让苏州河尽快清起来——苏州河支流治理拉开序幕[J];上海人大月刊;1997年08期 |
17 |
唐国妹;长宁区苏州河支流整治有新举措[J];上海环境科学;1998年07期 |
18 |
魏正明;苏州河水生态系统正逐步得到恢复[J];上海环境科学;2001年12期 |
19 |
毕春娟,陈振楼,许世远,郑祥民;苏州河非点源污染分析及调控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6期 |
20 |
沈颂东;氮磷比对小球藻吸收作用的影响[J];淡水渔业;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