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通风空调设备用蒸发冷却节能技术的研究

强天伟  
【摘要】: 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自90年代末已经在我国新疆地区得到广泛使用,用于取代传统机械制冷。而单元式蒸发冷却空调机也自2002年开始逐渐在广东地区用于大空间工业厂房作为通风降温设备使用。 当前能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国内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工业厂房,其特点是空间大,而且内部往往有内热源存在,有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随着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相关标准的提出,采用自然通风降温的方法已很难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而采用传统机械制冷空调则投资、运行费用高,空气质量差,而蒸发冷却设备以其自身的特点,优于传统通风降温设备和机械制冷空调。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大量的摩天大楼矗立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大楼里的照明、暖气、空调造成电力供应紧张,使得大楼过度消耗、浪费能源。最糟糕的是,大楼外面涂着银色或金色的反光玻璃薄膜使得周围气温大大提高,进一步加大了能源的消耗。这种情形下,蒸发冷却设备与机械制冷相结合使用的优势再一次得到突显。 因此,本文对填料中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热质交换机理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在分析已有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各种类型的蒸发冷却淋水填料,建立了直接蒸发冷却设备无量纲数学模型。该模型是三个偏微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计算中,避开了直接求解对流换热系数α_a和气/水接触面积A,而是求两者的乘积α_aA。结果显示偏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与实验测试值的误差很小。 2.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大量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用部分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蒸发冷却性能的预测结果良好。其次,在建立边界层理论模型中,考虑了动量源项的影响以减小数学模型和实际问题之间的偏差。 3.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并进一步深入了解实际蒸发冷却过程中的热、质传递情况,自建了蒸发冷却填料测试实验台,并对影响填料性能的参数进风干球温度t_1、进风相对湿度φ_1、风速v、循环水水温t_(w1)、阻力Δp、填料厚度δ做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风速小,效率高,但处理风量小,填料厚度(块数)增大,效率明显升高,但阻力也明显上升。进风干球温度t_1、进风相对湿度φ_1、循环水水温t_(w1)和湿球温度t_s在定风速时对效率影响不明显。淋水量足够大就可,主要应考虑布水均匀性。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趋势十分吻合。 4.对通风空调用单元式蒸发冷却设备在非干燥地区普通工业厂房和有内热源的大空间工业厂房中的应用做测试,结果显示其节能、环保效果明显,在非干燥地区工业厂房、车间中可以作为通风降温设备推广使用。 5.对通风空调用单元式直接蒸发冷却设备及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提出优化设计措施,以提高其降温和节能效果。 以上研究为蒸发冷却空调处理设备的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刚;曹阳;;水温控制精度对蒸发式冷气机制冷量测量准确度的影响研究[J];建筑科学;2010年06期
2 李传锋;;浅议蒸发冷却器在冶金行业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9年S2期
3 徐志明;吴斌;宋景东;张建明;周超宇;樊川;杨伟;;燃气轮机进气喷雾蒸发冷却的经济性分析[J];燃气轮机技术;2006年04期
4 黄翔;徐方成;武俊梅;;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J];制冷与空调;2008年04期
5 李海波;;高阶反馈型神经网络及其在优化计算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6期
6 朱铭铨,姬中岳,刘镜;神经网络与CIMS监控技术[J];中国机械工程;1992年03期
7 崔定军,杨尔辅,张振鹏,刘国球;基于神经网络的火箭发动机动态过程建模[J];航空动力学报;1995年03期
8 赵矿所,林钧清;神经网络在舰船噪声识别中的应用[J];舰船科学技术;1995年06期
9 刘磊,王康斌;基于神经网络的过程软测量[J];天津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0 孙道恒,胡俏,徐灏;固体力学有限元的神经计算原理[J];机械工程学报;1996年06期
11 代劲松,宋素芳东北大学;基于BP网络模型的汽轮发电机组的振动故障诊断[J];中国电力;1996年04期
12 黄敏超,王克昌,陈启智;火箭发动机基于神经网络非线性辨识的故障检测[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6年06期
13 王少萍,王占林;液压泵故障诊断的神经网络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14 谢寿生,樊思齐;自适应变结构神经网络在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上的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1997年04期
15 张伟;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人位姿逆解[J];机器人;1997年02期
16 黄文培,黄洪钟,王金诺;基于神经网络的机械结构系统优化问题的分解算法[J];机械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17 杨晓萍,孙超图,解建宝;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18 史天运,王信义,张之敬,朱小燕;神经网络与模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结合的应用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19 栗然,张锋奇,盛四清,张京;专家系统与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与结合[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0 王勇;神经网络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艳芳;冯红梅;;基于神经网络的调制识别算法的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沈建荣;杨林泉;陈琳;;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判据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石山铭;李富兰;丁俊丽;;神经网络的知识获取[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4 吴清烈;徐南荣;;基于神经网络的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李晓钟;汪培庄;罗承忠;;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6 房育栋;余英林;;高阶自组织映射及其学习算法[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7 王晓晔;杜朝辉;吕德忠;刘建峰;;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金龙;吴建生;;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短期气候预测模型(摘要)[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申伟;张元培;;基于MATLAB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系统(ANFIS)的应用[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田艳兵;;BP算法和PSO算法在神经网络中的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天伟;通风空调设备用蒸发冷却节能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2 刘志祥;深部开采高阶段尾砂充填体力学与非线性优化设计[D];中南大学;2005年
3 戴雪龙;PET探测器神经网络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马戎;智能控制技术在炼钢电弧炉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文敦伟;面向多智能体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6 吴大宏;基于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杜文斌;基于神经网络的冠心病证候诊断标准与药效评价模型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8 熊雪梅;参数化模糊遗传神经网络及在植物病害预测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李智;电站锅炉燃烧系统优化运行与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10 王承;基于神经网络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儒;基于神经网络的电路故障诊断的研究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兰兰;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H型钢粗轧工艺参数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田鹏明;基于神经网络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姜宇;发动机裂解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邢远凯;基于决策树和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6 高宝建;基于神经网络的月降水预报模型在洪泽湖的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陈少华;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来建波;基于神经网络的路段行程时间预测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闫超;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矿深埋硐室软岩流变参数反演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郝庆光;基于神经网络的农药去除设备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翔;数字神经网络中的协同应用[N];网络世界;2009年
2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的神经网络[N];健康时报;2006年
3 邹丽梅 陈耀群;江苏科大神经网络应用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船舶报;2006年
4 记者 孙刚;“神经网络”:打开复杂工艺“黑箱”[N];解放日报;2007年
5 雨荷;市场急需粮食冷却设备[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史博臻;轨交“神经网络”触动创新神经[N];文汇报;2011年
7 计算机世界实验室 韩勖;当布线系统遭遇神经网络[N];计算机世界;2009年
8 曹建兵 李祖兵 特约记者 何天进 本报记者 于莘明;给导弹植入“神经网络”[N];科技日报;2005年
9 焦刚;高炉冷却设备破损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10 谭薇;“潮湿计算机”:拥有人类智慧的超级大脑[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