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模糊系统的几乎必然控制
【摘要】:近几年来,非线性随机系统的控制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同时模糊控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到非线性随机系统当中,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一些问题是目前控制和随机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第一章概述了随机系统和模糊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体系。
随机稳定性的定义有很多种,比如依概率渐近稳定、几乎必然指数稳定和均方指数稳定等。随机模糊系统是用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表示的一类非线性随机系统。本文第二章考虑受到多个噪声的干扰,且控制项部分也有噪声干扰的T-S随机模糊系统,给出了一种放松的控制设计方法,通过仿真例子说明本文得到的放松的均方镇定控制器设计方法的可行性,而这些系统用现有文献给出的设计方法是找不到相应的模糊控制器的。
一般来讲,均方指数稳定和几乎必然指数稳定并没有直接包含的关系,而在某些情况,如线性系统中,几乎必然指数稳定比均方指数稳定弱。迄今为止,学者对随机模糊系统的几乎必然指数镇定问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第三章结合T-S随机模糊系统均方指数镇定方法和随机系统的几乎必然指数稳定理论对T-S随机模糊系统的几乎必然指数镇定问题进行研究,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利用Schur补等工具最终将其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形式,表达十分简明,求解也并不复杂,并且可以通过Matlab软件给出数值例子。
在实际工程中,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必须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模型来描述,而这样一个简化模型和实际对象之间的差距必然造成模型不确定性。本文第四章研究是带有不确定参数的T-S随机模糊系统,给出了一种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仿真例子说明本文得到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并且能保证系统几乎必然指数稳定。
但是,在实际工程中,以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只能保证系统稳定,而不能保证系统以某一给定的速率达到稳定。对随机系统的镇定问题的研究,Damm和Hinrichsen用一种新的牛顿迭代方法给出有理矩阵不等式的解法,这为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一类新方法。本文第五章经过适当的变换,把问题转化成一类推广的Riccati方程,利用Damm和Hinrichsen的牛顿方法和随机Riccati方程的解法给出新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作为一种数值解法,虽然在求解时比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略显复杂,但是比LMI方法具有较小的保守性,通过数值例子说明了这一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最后,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它未完成的工作提出了展望。
|
|
|
|
1 |
巩长忠,崔希波;模糊系统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2 |
高文华;邓飞其;;不确定随机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鲁棒镇定[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23期 |
3 |
黄玉林;张维海;李庆华;;一类非线性随机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滤波[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2期 |
4 |
陈珺;刘飞;;不确定模糊系统具有指定衰减率的鲁棒保成本控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7期 |
5 |
王建军;毛北行;卜春霞;;一类时滞离散模糊切换系统的H_∞控制[J];河南科学;2011年03期 |
6 |
巩长忠,刘全利,王伟;模糊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静态输出的反馈镇定:迭代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年04期 |
7 |
陈莉;钟麦英;丁强;;带分布时滞奇异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故障诊断[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
8 |
刘华平,孙富春,李春文,何克忠,孙增圻;时滞模糊奇异摄动系统的H_2次优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5年01期 |
9 |
邢军;殷丽文;焦明华;;不确定区间时滞Markov跳变BAM神经网络的鲁棒指数稳定性[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10 |
李德权;;基于观测器的模糊Delta算子系统的控制器设计(英文)[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6年01期 |
11 |
陈志盛;张泰山;孙克辉;;T-S 模糊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鲁棒稳定新判据[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5年03期 |
12 |
李俊民;张果;杜彩霞;;一类不确定多输入模糊双线性系统的鲁棒H_∞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年11期 |
13 |
赵斐斐;佟绍成;;一类模糊互联系统的新时滞依赖稳定性条件[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9年06期 |
14 |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11届学术会议纪要[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2年04期 |
15 |
张昆龙,孙一康;基于鲁棒标准T-S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16 |
赵伟国,胡良剑,宗云南;不确定T-S随机模糊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7 |
王业萍;李剑;;基于T-S模型非线性对象条件约束下H∞指标优化[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8 |
佟绍成;王巍;徐进学;;一类离散非线性时滞互联系统的模糊分散控制[J];工程数学学报;2007年02期 |
19 |
阮玉斌;杨富文;王武;;具有随机通讯时延的网络化系统的鲁棒故障检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20 |
马进峰;李俊民;俞纯权;张果;;一类多输入T-S模糊双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