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的宽角度入射宽带通滤波器的研究
【摘要】:
光子晶体是一种新型人工材料。频率在某一范围内的光子无法在光子晶体内传播,这一频率范围称为光子禁带。光子禁带是光子晶体最重要的特征。一维光子晶体由不同材料在一个方向上呈周期性结构排列得到,类似于不同材料组成的多层膜结构。它结构简单,制作方法成熟,可以用于设计各种形式的滤波器。
在以往有关一维光子晶体滤波器的报道中,宽角度入射宽带通滤波器比较少见。本文对如下两个滤波器进行了研究:
1.基于一维光子晶体异质结结构,以ZnSe和Na_3AlF_6为高低折射率材料,BK7为基底的滤波器在可见和近红外区的交界处有较宽的通带,在0°~50°入射范围内有较好的通带透过率,通带两侧又有明显的截止区域。这种在宽角度入射时兼具截止和透过特性的滤波器在光子嫩肤、CCD摄像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基于一维金属—介质三元光子晶体,以ZnS,Ag和MgF_2为材料,BK7为基底的滤波器,其通带位于可见区,在0°~70°入射范围内通带透过率好,同时又能滤去紫外和红外光。这类滤波器可用于平板显示,照相手机,传感器防护等场合。
滤波器性能的计算为其在相应的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预测,它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从光子禁带的形成机理出发,分别推导了一维二元和三元光子晶体的色散关系,采用带边分析法确定了禁带的位置,分析了入射角,不同偏振态对于带边位置,带宽的影响,表明了滤波器的带通特性。与传输矩阵法相比,带边分析法具有更为清晰、更为深刻的物理意义:光子晶体结构的周期性是光子禁带产生的根本原因。
2.运用传输矩阵法对滤波器的透射光谱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带边分析法的正确性,分析了入射角,不同偏振态对于透过率的影响,表明了滤波器在宽角度入射范围内令人满意的通带透过率。
本文的结尾处对于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简要说明了制备滤波器的方法和关键技术。
|
|
|
|
1 |
梁冠全,韩鹏,汪河洲;空间与频率双性能的薄膜光学滤波器[J];物理学报;2004年07期 |
2 |
陈慰宗,付灵丽,忽满利;一维光子晶体结构对反射光相位的影响[J];光电子.激光;2003年07期 |
3 |
张拥华,仇欣杰,李宏强,陈鸿;一维光子晶体研究进展[J];物理;2001年10期 |
4 |
陈慰宗,忽满利,李绍雄,高平安,申影;一维光子晶体禁带的特点及增宽[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
5 |
;光学晶体、液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0年03期 |
6 |
陈慰宗,付灵丽,卜涛,白晋涛;掺杂一维光子晶体的杂质态[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年11期 |
7 |
郑新亮,陈慰宗,付灵丽;用等效膜理论分析一维光子晶体的禁带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8 |
刘启能;;一维光子晶体能带全貌特征的色散研究[J];激光杂志;2007年02期 |
9 |
;光学晶体、液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8年03期 |
10 |
谢东华;;一维光子晶体光开关的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11 |
田国勋,吴永刚,王占山,林小燕,王勇,戚同非,陈玲燕;一维光子晶体的双通道位置设计及调整[J];光学学报;2005年05期 |
12 |
方云团;范俊;欧阳正标;;基于掺杂电光材料一维光子晶体的光开关[J];激光与红外;2007年12期 |
13 |
陈慰宗,卜涛,付灵利,郑新亮,李绍雄,周景会;一维光子晶体的有效折射率及色散特性[J];光子学报;2002年09期 |
14 |
陈慰宗,郑新亮,付灵丽,李绍雄,申影,高平安;一维光子晶体中的电磁模密度[J];光子学报;2003年02期 |
15 |
蒋美萍,江兴方,沈小明,王旭东,是度芳,陈光;一维光子晶体的偏振特性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4期 |
16 |
;光学材料 光学晶体、液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6期 |
17 |
唐军;杨华军;徐权;廖建文;袁舒;胡渝;;传输矩阵法分析一维光子晶体传输特性及其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1期 |
18 |
黄弼勤,顾培夫;一维光子晶体禁带的展宽[J];光学学报;2003年12期 |
19 |
方云团;潘小霞;;一维光子晶体缺陷模局域场强的分布特征[J];半导体光电;2007年06期 |
20 |
王济洲;熊玉卿;刘宏开;陈焘;;一种双通道窄带滤光片的设计与制备[J];真空与低温;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