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河口滴滴涕、六六六的残留水平及污染特征
【摘要】:本研究于2010年8月、11月,2011年2月、5月、8月、11月在珠江河口8个站位采集水体、表层沉积物、鱼类3类样品。选取有机氯农药中的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作为研究对象,以气相色谱分析为检测手段,检测珠江河口水体、沉积物、鱼体中有机氯农药滴滴涕、六六六含量;分析三种介质中HCHs和DDTs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HCHs、DDTs的组分特征,分别与国内外水域含量的对比,并作出风险评估。结果表明:
(1)珠江河口水体中HCHs、DDTs平均含量的地理分布特征为西四入海口高于东四入海口,其中,东四口门HCHs含量范围为未检出(nd)~0.035μg/L,平均值为0.025μg/L,DDTs含量范围为nd~0.03μg/L,平均值为0.02μg/L;西四口门HCHs含量范围为nd~0.018μg/L,平均值为0.012μg/L,DDTs含量范围为0.008~0.016μg/L,平均值为0.013μg/L。珠江河口水体中大部分站点的HCHs、DDTs的含量,对生物和生态系统有潜在的健康风险。
(2)珠江河口表层沉积物中HCHs、DDTs平均含量地理分布特征为西四入海口高于东四入海口,其中,东四口门HCHs含量范围为nd~0.68μg/kg,平均值为0.39μg/kg,DDTs含量范围为nd~2.12μg/kg,平均值为1.67μg/kg;西四口门HCHs含量范围为nd~0.59μg/kg,平均值为0.39μg/kg,DDTs含量范围为1.68~2.52μg/kg,平均值为2.04μg/kg。但现阶段沉积物中HCHs、DDTs的生态风险水平较低,尚未对底栖生物构成较大的影响。
(3)珠江河口鱼类HCHs的含量范围nd~3.54μg/kg,平均值0.78μg/kg(湿重,下同);DDTs含量范围为nd~42.73μg/kg,平均值为6.82μg/kg,虽然本研究中所有受检鱼体中的HCHs、DDTs残留均低于国内、国际相关食品安全限量,但是这些水产品中的HCHs、DDTs的主要组分分别为α-HCH和p-p′-DDT,由此可推测现阶段仍有新的HCHs、DDTs输入珠江河口,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
(4)珠江河口水体中、表层沉积物中HCHs农药的组成特征为:各口门α‐HCH/γ-HCH比值小于3,说明研究区α-HCH大部分被降解或者林丹正取代工业HCHs成为珠江口水环境中HCHs输入的主要来源;珠江口除少数口门外仍有新的DDTs输入该水域,其降解环境主要是好氧环境,这一结果与站位所采集水产品的研究结果一致。
(5)与世界其他水域比较表明,珠江河口水体、表层沉积物中HCHs、DDTs含量处于相比较的中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