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杭县临平农业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
【摘要】:本文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国民政府对杭县临平地区的土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对这批档案资料的解读来分析当时的农业土地利用情况。论文的主体分为三章,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章,本章介绍了临平镇的位置和地理环境,临平镇在地理上属于江南水网平原,这一地区水网密布的地理环境和其土地的利用情况和农业种植结构密切相关。
第二章,本章从地块的面积和地块的分布两个方面来讨论当时土地利用和农业种植的合理性。通过对地块面积大小的讨论得出地块的绝对面积不是决定农业经营效率的根本原因,面积大小和一定时期的生产方式相关而和效率的高低关系不大。地块的分布情况则和这一地区的自然地理因素有关,地块的零散化正是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第三章,本章主要讨论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通过对档案的解读,本章从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化改造和农业生产中种植结构向劳动密集型作物的转变这两方面来讨论水网平原地区农业经营的经济合理性。
最后,通过总结前面的讨论得出结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统农业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模式是有其经济合理性的,当时农村社会经济的衰败情况是农业经营之外的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