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阮正,王正方;长江口内外悬浮体中Cu,Co的形态变化[J];海洋科学;1990年05期 |
2 |
孙效功,方明,黄伟;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输运的时空变化规律[J];海洋与湖沼;2000年06期 |
3 |
雷坤,杨作升,郭志刚,白虹;东海不同底质类型海域春季悬浮体通量及影响因素[J];海洋与湖沼;2001年01期 |
4 |
阮正,王正方,卢勇;长江口悬浮体中Pb、Mn、Cd、Fe的形态分析[J];东海海洋;1989年02期 |
5 |
张经,黄薇文,刘敏光;黄河口及邻近海域中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和季节性变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S2期 |
6 |
李靖靖,魏振枢;PMS改性淀粉对滑石粉悬浮体的絮凝作用及机理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7 |
王运新,周若珍,张进修;超声对金属腐蚀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1年01期 |
8 |
杨作升,王兆祥,郑爱芬,瞿建忠,李玉瑛,张经;黄河口毗邻渤海陆架区悬浮体成分[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
9 |
杨作升,郭志刚,王兆祥,徐景平,高文兵;黄东海陆架悬浮体向其东部深海区输送的宏观格局[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2年02期 |
10 |
庞重光,王凡;东海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J];海洋科学集刊;2004年00期 |
11 |
严肃庄,曹沛奎;长江口外海滨悬浮体的粒度特征及其与锋面的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12 |
林植青;珠江河流、河口水浊度及其与悬浮体的关系[J];热带海洋学报;1983年03期 |
13 |
戚凭,陈沙鸥,郝守玉;镁铝尖晶石浓悬浮体的制备[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14 |
雷坤,杨作升,郭志刚;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J];海洋与湖沼;2001年03期 |
15 |
林植青,郑建录,王肇鼎,陈金斯;珠江口海域重金属的河口化学研究——Ⅱ.珠江口海域悬浮体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研究[J];海洋与湖沼;1982年06期 |
16 |
平仲良;用实测海水透明度数据和NOAA卫星数据计算黄海悬浮体含量[J];海洋与湖沼;1993年01期 |
17 |
李安春,陈丽蓉,D.Eisma;伊姆斯-道拉德河口悬浮体絮凝过程及其控制因素[J];海洋与湖沼;1996年02期 |
18 |
李军,高抒,贾建军,曾志刚;1998年11月长江河口悬浮体粒度特征的空间分布[J];海洋通报;2003年06期 |
19 |
陈孟尧
,赵克玉
,许福永
,杨忠英
,李萍;微波法测量悬浮体浓度[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
20 |
杨作升,王兆祥,郑爱芬,张经,瞿建忠;渤海莱州湾夏季悬浮体的分布和运移(英文)[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