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多方面探讨了Vermeer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并且结合中英互译的实践,考察了目的论在英汉互译实际运用中出现的情况。
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论,介绍了本人选择研究目的论的缘由,即目的论突破了传统对翻译方法讨论的局限,使之上升到一个更高层面上来。
第二部分是综述。主要阐释了Vermeer和Reiss关于目的论的学说。他们的观点被划分为对于翻译策略选择的态度,翻译的概念,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地位及关系,译者角色和文本类型的相关讨论。
第三部分讨论目的论在中国翻译工作者的翻译实践中的运用。该部分根据文本类型的不同分为讨论对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的处理。
第四部分探讨在目的论指导下,译者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情况。影响译者选择的因素包括读者、客户、以及对译语文化接收能力的考虑。
第五部分考察了目的论的影响及意义,包括它改变了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地位,使翻译的概念更广,策略更多,译者角色更新。
第六部分是对目的论的批评。列举了三种最常见的对于目的论的质疑,和Vermeer相应的辩护。该部分也针对双方的争辩阐述了本人对目的论局限的见解。
第七部分是结论。从这篇论文对目的论的探讨,本人得出几个结论,如,有待对翻译目的的进一步考察,对不同翻译策略的宽容态度,以及翻译目的论对社会科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启发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