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晚清铁路
【摘要】:铁路是一个国家近代化的标志,张之洞是晚清铁路建设的领袖之一,对于芦汉铁路、江浙铁路、粤汉铁路等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张之洞与晚清铁路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认识晚清铁路建设的困境及其所遭遇的国内外各种阻碍,可以更好地分析晚清铁路建设的症结所在。
从1889年提出修筑芦汉铁路到1909年张之洞去世,前后长达20年之久,期间张之洞的铁路观点和实践几经转变,因此,本文将其分为4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芦汉铁路的提出与缓建。重点分析缓建原因。中法战争后中国的筑路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1889年,清廷否决了李鸿章修筑津通路的建议,采纳了张之洞修筑芦汉路的提议,但是张之洞的提议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与李鸿章的权力之争,而不是出于对铁路建设的深刻洞察。不久张之洞表示修筑铁路必须用中国自制的铁轨、不借外债、用中国工匠,这使芦汉铁路无限地延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张之洞将芦汉路的建设纳入了其“先铁厂后铁路”的洋务体系,意识不到铁路建设的紧迫性,最终失去了修筑铁路的最佳时机。
第二部分:筹议江浙铁路。主要分析江浙铁路自筑失败的原因。张之洞本打算将江浙铁路招商股兴办,但是为了地方政府的利益,他决定改为官商合办,这使商人不愿投资,加上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江浙地方官员反对此路,最终江浙铁路的修筑权和经营权落入了英国资本的囊中。
第三部分:修筑芦汉铁路。重点分析芦汉铁路修筑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权力的丧失。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张之洞的努力下,清廷决定再次修筑芦汉铁路,张之洞以华股后面是洋股影射为由反对由华商修筑芦汉路,他推荐盛宣怀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了芦汉路的修筑任务,1896年容闳在美国资本的支持下向清廷建议修筑津镇铁路,张之洞配合盛宣怀坚决地加以反对。在具体的借款筑路问题上,张之洞主张的以路为抵、向比利时借款等措施加速了中国路权的丧失。与比利时的筑路合同成为之后列强侵夺中国路权的蓝本。
第四部分:粤汉铁路的波折。主要分析张之洞不惜代价赎回粤汉铁路的原因。1896年出于防范英、俄等国势力的渗透张之洞同意美国合兴公司修筑粤汉铁路,1904年合兴公司将股票的三分之二卖给比利时,张之洞坚决要求废除与合兴公司的合同,最后以远远超出成本的代价将粤汉铁路的修筑权赎回,究其原
因,与张之洞好名、亲日倾向以及对铁路修筑的认识等有关,但是张之洞借洋款
筑路的计划遭到普遍反对,粤汉铁路最终没有能够按照张之洞的设想完成。
综观张之洞在晚清铁路建设上的所作所为,他的铁路思想是落后于时代的。
疏阔、不切实际的设想,固执的坚持,地方政府利益至上的原则,不顾经济规律、
只凭个人意志办事等,是其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主要方面。虽然这些与整个洋务运
动的短视、保守不无关系,但是张之洞作为晚清洋务运动的领袖,应该要对晚清
铁路事业的一误再误负责。
张之洞与晚清铁路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更加深入地展开研究,相信随着
学术界对铁路史、对张之洞研究的深入,一定能够挖掘出更多更丰富的资料,对
张之洞与晚清铁路之间关系展开更深层次讨论,对中国经济近代化认识的更加透
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