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

周霞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佛教史学传统。但真正具有近代意义上的佛教史研究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当时的一流学者,如梁启超、胡适、汤用彤、陈寅恪、陈垣等,无不参与到佛教史的研究中来;加上吕澂、蒋维乔、黄忏华、李翊灼、妙舟、法尊等佛教界的僧俗学者,阵容更为庞大。他们把欧美的实证主义理论、语言学与文献学为主的历史学方法,和清代考据学传统结合起来,在佛教史研究的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基本上厘清了佛教初入华土至民国初年的流传概况,总结了其兴衰衍变的规律,揭示了佛教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中国佛教史上的许多疑难问题进行了考辨,对历来暗昧不明的禅宗史和藏传佛教史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近代佛教史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史学和佛学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与特点,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史和学术史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但是,对于这一专题,尚无人从整体上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 本文试图以1900—1949年间的佛教史学作为研究对象,从史学史、学术史的角度,探索这一时期佛教史学兴起的背景和发展的进程,通过个案分析与综合归纳,考察有代表性的佛教史家的学术和思想,了解其文化观对其佛教史研究乃至整个现代学术所产生的影响,客观地评价他们在佛教史研究中的成就,从整体上呈现中国近代佛教史学在通史、断代史、专题史、宗派史和区域史等各方面的业绩,探索中国近代佛教史学的主要特点,为人们提供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学科发展全貌。在篇章结构上,本文按照佛教史学的研究领域来划分,每章叙述该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论著,以学者为中心来展开论述。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为八章。 绪论部分,首先对佛教史学进行概念的界定,并对近代佛教史学的概况作一交代,接着叙述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作了回顾和分析,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篇章结构。 第一章论述中国近代佛教史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它是近代佛教复兴思潮推动的结果,也是中国近代尤其是五四以来文化论争的产物,同时日本的佛学研究对学人们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阐述梁启超对佛教通史的探索。梁启超是近代佛教史学的奠基人物。1920年代初,他以进化论为指导,运用近代学术方法,先后撰写了一系列论文,标志着中国学者从事的具有近代性质的佛教史研究开始起步。他虽然没有完成一部系统的佛教史论著,但他构建了中国佛教史的基本轮廓,对佛教史上的某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考证,着重研究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为后人的研究开拓了道路,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陶用舒;创新开拓 独领风骚──读《近代湖南社会变迁》[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张智慧;;沈曾植研究综述[J];嘉兴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黄去非;;湖湘诗派理论试探[J];云梦学刊;2007年02期
4 许仰民;;论《金瓶梅词话》的动量词[J];天中学刊;2006年06期
5 刘慧芳;;张凤翼剧作研究述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周振荣;;关于《庚子都门纪事诗》命名艺术的研究[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3期
7 含松;方抒;;不为浮云遮望眼——吴圣昔的《西游记》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年04期
8 陈耀盛;试论康有为的目录学思想[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李力研,杨兆宏;关于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城市居民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社会学研究(续完)[J];福建体育科技;1998年03期
10 周轩;北屯移民屯戍的历史与现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1 关爱和;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述评[J];中州学刊;1999年06期
12 黄汉升;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特征[J];体育科学;1999年02期
13 唐鸣;政治学研究的困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4 代林;关于内蒙古回族研究的综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5 林松;20世纪回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发展[J];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02期
16 陈宁;入世与中国体育院校发展的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7 格勒;中国藏学研究的几点思考——纪念导师有义九十诞辰有感[J];中国藏学;2003年02期
18 李显卿;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9 董志翘;《高僧传》的史料、语料价值及重新校理与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0 李梦泽;再论庄子的体育思想[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欣慧;王瑛;宋建成;胡慧敏;;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教学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何木光;郑家树;于天齐;;烧结二次混合机多速传动系统应用研究[A];烧结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郭选贤;徐立然;彭青鹤;张明利;;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开俊;;公立高校“转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李庆生;;客运专线车站旅客站台宽度的研究[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承照;;加强风景园林学科基础理论研究[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7 杨振立;赫慧云;王健;;山东省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试验与研究[A];全国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文光;孙海英;王殿甦;付裕;王立敏;;炼焦煤粘结指数(G值)制样方法研究[A];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焦利峰;;晋煤集团客户保持和并购战略的研究[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梁俊爽;杨金生;;利用现有条件加快精准农业技术研究与发展[A];第十二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蕤;西夏地理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赵璐;晚清义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郭征宇;昙鸾净土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念之;创意产业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王霞;开放式基金费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8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张应二;诸葛亮军事活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鸿;构筑地方应对反倾销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何捷;“东方虹”郊区住宅的前营销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何放;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战略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4 贾玉娥;江泽民的发展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森;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6 徐向进;汽车动力系统合理匹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贵卓;大连港集装箱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许巧仙;我国特殊教育立法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晓林;YCT公司有效激励机制的构建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姜克印;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逸;带你走进近代山西[N];光明日报;2002年
2 肇予;近代昆明的中药店铺[N];云南日报;2001年
3 林振淦;儒家思想对近代华商的影响[N];国际商报;2001年
4 俞祖华;近代先驱者对创新精神的呼唤与践行[N];光明日报;2002年
5 彤华;近代儒学史如何写?[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黄桂华;近代瓷上觅青[N];中国矿业报;2000年
7 海松;近代纺织行业首例火灾事故[N];团结报;2000年
8 欧阳;近代之境中的儒学[N];光明日报;2002年
9 李喜所;近代兵器的东移[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李超;走近东亚近代油画[N];文汇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