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
【摘要】:校长培训作为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式,其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缺乏实效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有政策、体制等宏观层面的因素,也有方法、模式和内容等微观层面的因素,本论文主要关注的是后者。从国际视野来看,未来的校长培训呈现一些新的特征,“基于问题”的培训就诞生于这一背景之中。这一从医学教学领域中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在美国的校长专业发展培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以至美国大学教育管理委员会(UCEA)将其称为“最为恰当的学校管理者养成模式”。这一模式与我们传统的培训模式有很大不同,它所关注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和参与性学习等非常适合于校长培训。本论文从解决我国校长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此模式进行了重新构建,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试验性研究,以力求能够为校长培训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本论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校长培训的现状,以及国际视野中的校长培训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想要解决的问题:即能否将美国基于问题的校长培养模式合理地应用于我国的校长培训之中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从PBL的产生背景、主要特征、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以及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理论支撑等方面,对这一学习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目的在于对“基于问题的学习”有一个较为清晰地把握,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的研究。
第三部分着重对PBL在美国校长专业发展培养中的模式(以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培训为例)作一介绍,以此窥看基于问题的学习在美国的校长培养中的具体应用,并作为进一步的研究的借鉴。
第四部分是试验研究。主要对笔者所做的“基于问题的”培训试验进行了描述。基于问题的学习虽然在美国的校长专业培养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这一方法究竟能否适用于我国的校长培训?能否有效地改善我们校长培训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各个坏节在实践中应如何有效的实施?对于这些问题,不经过实践的检验是无法得出结论的。为此,笔者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培训,本章主要介绍了这次培训的实施过程,包括对原模式的修改、文体领域的确定、问题的选择、方案的制定到具体的实施等各个环节。
第五部分是有关试验的反思。在校长们的反馈的基础上,加之自身的体会,对本次尝试性的培训进行了反思。作为研究者和培训者我深深感受到了基于问题的校长培式这一模式本身的魅力,可以说这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校长培训方式,将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所蕴藏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这值得校长培训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为之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