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目标、快乐和生活意义:关于幸福的本质及其本源的一项研究
【摘要】:幸福问题是一个为当今西方心理学界极为重视的研究课题,其研究开端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幸福研究涉及到两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它们分别是幸福是什么以及如何达成幸福。心理学研究者通过分析幸福的心理结构来对幸福作出界定,进而分析达成幸福的先行条件。迄今西方心理学在幸福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首先,在幸福是什么的问题上,新近研究展现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认为幸福的结构应当包括快乐和生活意义这样两个相互分离的理论构念;其次,在幸福成因的问题上,新近研究倾向于将个人目标与幸福相联系,并将个人目标的特征视为引起幸福的内在原因。
本研究基于西方心理学以往有关幸福的研究成果,主要进行两方面的研究:首先,考察了幸福的结构,通过一系列有关的自陈量表进行了数据收集,对这些数据的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结果表明,幸福包括两个分离的同时又具有关联的构念成分,即快乐和生活意义。其次,考察了个人目标与幸福的关系,发现个人目标的两个特征,即目标认同感和目标效能感能够作为引起幸福的重要条件,并且借助于多重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了个人目标的这两个特征对于快乐和生活意义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这种影响是通过这两个特征的交互作用的方式表现出来。
本研究对于幸福本质及其成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心理学探索,经实证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可以为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