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的罪意识与反抗精神
【摘要】: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的太宰治,一生四次自杀未遂,38岁时和情人殉死,结
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不断堕落、放纵自己的太宰治在文学创造上却选择了“上
升志向”。他向世人展示了自己无与伦比的文学才华,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
作,在死后50年的今天,作品仍被世人所传诵。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奥野健男及佐古纯一郎的“罪意识”论,对解读太宰治及
其作品提出新的视角。
引言部分介绍了奥野的“由基于脱离左翼运动的背叛意识产生的罪意识”观
点及佐古的“原罪意识”观点,规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范围。
第一章通过探讨奥野观点展开了论述。通过分析太宰治前期的作品《虚构之
春》,得出了因太宰治采取了“叛徒就像叛徒一样行动吧”这一消极态度,从而
未将“叛徒意识”升华到“罪意识”这一结论。并通过探讨太宰治后期作品《丧
失为人资格》中对左翼运动及“同志”的看法,补充了该结论。
第二章带着对佐古观点的疑问,探讨了太宰治对《圣经》的受容方法。通过
分析他接近《圣经》的背景、前期作品《human lost》、后期作品《如是我闻》明
晰了太宰治将《圣经》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通过引用《圣经》为自己代言的受
容方法。
第三章通过分析太宰治幼年的经历,论述了他对“家庭”的反抗及对“权力”
的抵抗精神。得出了其为了弥补爱之不足而采取了反抗行为的结论。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了今后的课题。
太宰治为了在文学创作上贯穿“上升志向”,从而选择了“下降志向”的生
活方式。因此,在理解太宰治及其作品时,不能忽视其“下降志向”的生活方式
背后所隐藏的“上升志向”,及其为了要弥补被爱不足而采取的反抗态度。恐怕
比其罪意识,源于其幼年经历的反抗意识才是理解太宰治的真正关键所在。
|
|
|
|
1 |
杨娟娟;;论森鸥外《舞姬》的耻与罪意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2 |
古红燕;;浅析森鸥外《舞姬》的耻与罪意识[J];华章;2010年15期 |
3 |
王君;;日本人的罪意识之管窥——以远藤周作的《海与毒药》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4 |
路邈;;从“海と毒薬”看日本人忏悔意识之缺乏[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03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